cover

奇蹟課程的分享

愛、生活、人生系列
2021-05-24
15:53
comments
No Rating

Available Platforms

iconiconiconiconicon

《奇蹟課程》在靈修領域,以「寬恕心法」獨樹一幟,又不與任何法門,相互衝突,越來越成為顯學。現在,試著列出以下的幾個主題:「上主從未造過這個無意義的世界」、「浪子回頭」、「無條件的愛」、「層次混淆」與「救贖無須犧牲」,希望我們都可以從中獲益。
上主從未造過這個無意義的世界
     全知全能的神造了這個世界,造了我們的祖先:亞當與夏娃,然而,他們沒能通過神的考驗,從此被咒詛,他們的後代,也背負著原罪,受苦、受難至今。但是,神堪稱完美,為何祂會造出不完美的我們,造出不完美的世界呢?如果完美造出了不完美,那完美真的是完美嗎?而且上主不就是愛嗎?愛當初是怎麼造出恨的?看看我們的世界,我們感受到了衝突、不信任、匱乏與愛恨交織。愛既然凡事包容,又不計較別人的惡,怎麼會製造截然相反的恨,來對抗自己呢?如果愛與恨、苦與樂,是構成這世界的基本要素,也是上主的天律,我們為什麼總是嚮往著那圓滿無缺,只有喜樂的天國?上主為什麼要創造與自己矛盾的世界呢?上主又為什麼忍心讓自己的兒女受苦?
   《奇蹟課程》練習手冊第十四章點出了驚人的事實—上主從未創造過無意義的世界。我們經驗的這個生死無常的世界,不過是自己營造(make)出來的,與上主的創造(create)毫不相干。上主豈會造出這樣的世界給自己的兒女?又豈會造出這樣的世界來謀害自己?請讓我們開始懂得,看待世界的責任,是在自己身上,不再怪罪上主的不仁慈,與人類的原罪。
浪子回頭
    基督徒聽過「浪子回頭」的故事。佛門子弟也聽過「長者窮子喻」。一個備受父親疼愛的孩子,離家出走了,且明知自己已為虛幻的世物,耗盡了家產(雖然他當時並不明白,那些東西一文不值)。他羞愧得不敢返回父家,因為他認為自己傷透了父親的心。當他返抵家門時,竟然看到父親興高采烈地迎接他,原來這個孩子,是父親心中的寶貝,也是父親唯一的指望。「天國就在你心內」,天國不是特殊條件才有的資格,而是我們最自然不過的本質,更是我們最終的結局。我們當初如此毅然決然地與上主決裂,還把自己的那份家產全部花光,從此感受到匱乏感、孤獨感與被剝奪感。但是上主無條件地等待我們回家,我們卻根本不敢相信。六祖慧能曾說「迷人念佛,求生於彼,悟人自淨其心。」原來耶穌與佛陀的教導,有許多相同之處。
無條件的愛
    我們常以自己為中心,希望孩子符合怎麼樣的學習成果,才給他買玩具。希望男友是高富帥,而且把我們照顧的跟公主一樣,才要嫁給他。我們對陌生人,總是禮禮貌貌,對自己最親密、最愛的人,卻是百般折磨。「你應該要怎麼樣,我才願意多給你一點愛。」與此同時,我們又要求對方要給我們無條件的愛,自己總是賴皮的不符合對方期待。當我們把自己的期待,強加在愛的人身上,而他們做不到時,我們又百般的定罪與責備,這真的是愛嗎?更甚者,我們總是習慣重視這人,而輕視那人,總是妄自評判他人的價值,產生了高低不等的好惡,讓我們與別人之間的間隙越來越大,這個世界總是被許許多多選邊站的價值觀給撕裂了。「營造」一詞,便完美解釋了我們各自獨立的信念系統,好像戴了一副有色眼鏡,看待著人事物一樣。是非對錯,也變成了一場多數決的投票遊戲,我們稱為共識,而這個共識,建立在我們千千萬萬個評判的沙堡上。你以為的真相,無非都是因為你只看到你相信的。就連扮演靈性寄託的各種宗教,也對我們的生活,諸多指引,好似我們一不符合教義的要求,就會被上主打入地獄。不論是同志議題、婚前性行為、吃素、儀軌、獨身、女性不能露出頭髮,等等各式教條,還有許許多多看似從愛出發的道理,實際上是百般束縛與責難。這樣無條件而有原則的愛。實質上就是「有條件的愛」(Conditional Love),披著全然接納的外衣,骨子裡卻充滿了排斥與恐嚇,這真的是愛嗎?無論我們怎麼分別取捨地對待別人,都起因於我們想證明自己才是對的,自己才是無辜的。錯的一定是別人,有罪的,一定是他們。我們是多麼的神智失常呢?別再當那位戰戰兢兢的浪子了,讓我們放下評判、放下驕傲,一起回到上主無條件的懷抱吧!
層次混淆
    層次混淆是《奇蹟課程》有別於新時代的宗教絕不妥協之處。奇蹟不是向宇宙下訂單,不是滿足自己的私人願望,不是為了滿足我們各式各樣的體驗,不是要創造豐盛富足,不是要修習五花八門的靈修課,不是吃素、消業障,也不是用來治療身體各式各樣的疑難雜症。我們不管追求甚麼,都跟身體脫離不了關係。雖然這與靈性也不相衝突,但這些跟我們的「存在本質」有何關係?跟「究竟解脫」又有何相干?那個虛妄的願望,與我們躁動不安的「小我」都在心靈層次,為何我們要把目標放在這具可朽的身體上呢?一昧地相信各式各樣的儀軌、算命、能量等的靈性法寶,問題真的解決了嗎?燒香拜佛、祈禱告解,無不希望神明能夠赦免我們的罪,把我們從充滿苦難的日子裡解救出來。如果祂們真的來幫忙,我們不但把苦難給當真了,竟然還夢見了神仙救兵。試想聖子在天國裡安全無虞的作了場噩夢,上主會溫柔地輕輕將他喚醒,還是衝進他的夢境去解救他呢?把夢裡的現象當真,卻把自己的真相給忘了,層次何其混淆啊?真實原來不受威脅,平安幸福原來是在自然不過的事,這難道不是最大的福音,更堪稱奇蹟嗎?
救贖無須犧牲
    殷商時代,活人祭祀盛行,犧牲成了作物豐收,與國運昌盛的象徵。上帝犧牲了自己的獨生子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就這樣,犧牲也搖身一變,成了「神愛世人」的重要標誌。不僅如此,母親含辛茹苦地把孩子養大,犧牲成了母愛偉大的評量標準。職場裡,每個人施展渾身解數,鬥得你死我活。親朋好友,誰對誰錯,每個人都有一把血淋淋的尺,犧牲總是在各式各樣的關係中,扮演著討價還價的武器。「十字架事件」在顛倒妄見下,好似在說上主不惜利用一位聖子,去受苦赴死,這樣的詮釋,使得許多人對上主產生極大的恐懼。上主真的為了拯救人類,迫害自己的聖子嗎?更何況,當初咒詛人類的不就是祂自己嗎?這樣可怕的觀念,使得宗教有了義憤填膺的理由,迫害他人,何其荒謬?這難道不是我們把自己的邪惡與恐懼,投射到上主身上嗎?我們千方百計想證明自己的犧牲,就是愛,上主從來不知道犧牲這一回事,救贖不過是幫我們從「不存在的罪」中解脫了。切莫再用犧牲為由,把自己的憤怒合理化了。舊約有言:「上主說,報復是我的事。」這顯然是人們把自己的「邪惡」嫁禍於祂而成的妄見。人類的「邪惡」歷史,和上主毫不相干。上主既未創造過它,也不曾助紂為虐。上主從來不信「因果報應」那一套。 那絕非天心的創造模式。祂不會抓著你的「惡行」,跟你過不去。祂怎麼可能為了你的「錯」來修理聖子?你必須認清這種假設,是多麼的荒謬,而且把這一投射的來龍去脈,看得一清二楚。因為這類錯誤,必會衍生出一連串類似的錯誤,包括相信上主遺棄了亞當,並把他趕出伊甸園之類的故事。然而,心靈所能承受的痛苦是有上限的,當心靈苦不堪言,不想再持續折磨自己的時候,就會想由「分裂夢境」中醒來,回歸「一體圓滿」之境。存於時空之外的心靈,只要作出這一決定,「當下,此時此地」就「覺醒」了,但仍會在時空世界中,經驗到一段覺醒的過程。例如,開始接觸與學習佛法、奇蹟課程等,踏上靈修道途,逐漸放下執迷的虛妄信念,終於破幻顯真,由夢中醒來。雖然覺醒的結局是確定的,但過程卻有不同,都會導向不同情境;因此,在時空夢境中的覺醒過程,可長可短,由我們自行決定。渴望覺醒的心靈,經由持續的學習與訓練,到了某一個臨界點,「覺知」會突破心靈投射出來的虛幻表相,不再受「身體感知」限制,而出現「內在感官」。心靈透過身體感官運作時,處於思維模式,會讓我們覺得有很多念頭;心靈透過內在感官運作時,處於體驗模式,不會產生念頭。漸漸習於內在感官運作的心靈,覺知會逐漸擴展,體驗到不同的境界,並出現各種神通能力。例如,可感知他人的思想、看到自己與他人的累世因果、運用心靈力量,醫治疾病,確實經驗到物質世界是出於心靈的投射,甚至會契入沒有時間感的永恆狀態,以及沒有自我感的境界,體驗到的這一切,都在自己心內、自己就是一切,自己歸於上主,上主就是愛,超越時空,永恆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