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樂團隊在109年的2月成立了工作室,在成立之前探尋了基隆許多租屋處,由於團隊以往行動的公共空間在基隆市立文化中心,為了將行動提升到更具系統性、策略性的階段,聚點的位置必須鄰近基隆市市區,最後終於落腳位於仁愛區的惠隆市場。
初來乍到時團隊正面臨著轉型,以往團隊在基隆舉辦在地性街舞賽事、教學和推廣嘻哈文化及技藝,與外縣市嘻哈領域的工作者皆有許多互動和碰撞出許多火花,而由於城鄉差距造就人口外流的情況十分嚴重,推廣和教學上往往只限於幾所高中、職學校,與基隆市在地人口甚少互動。因此現在團隊更想與基隆在地的社群合作,甚至是運用聚點的空間特性,嘗試同步研究活化並研發新型產業,直到今年我們重整旗鼓,決定從我們的基地-惠隆市場出發,期望團隊可以在這個傳統市場中挖掘有趣的故事跟大家分享。
現在我們就來分享我們的第一個故事,這次我們想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是由一位生活在惠隆大樓超過40年的居民,也是惠隆市場的主委陳先生。主委目前是在惠隆市場經營雜貨店,也就是俗稱的柑仔店,主委說在便利商店、超市以及量販店林立的台灣,柑仔店真的所剩無幾,以前需求還很大的時候,砂糖、白米都是秤斤兩地賣,有些人家裡缺了點什麼東西就買多少回去,但現在全聯、711那麼多,秤斤兩地賣反而難做品管,因此現在老闆也會將糖秤好一包一包地賣。而這樣子的轉型其實主委不只經歷一次,最大的一次轉變,要從主委剛當上老闆的時候說起。在主委的記憶中,他們家在民國55年時就買下了現在柑仔店這個店面,一開始是主委的父親在惠隆市場內經營,當時是經營服飾業,主要賣一些貼身衣物以及流行服飾,而當時主委並沒有待在家裡幫忙生意,主要是主委的姊姊在幫忙,而主委那時則是在當時台灣前十大的科技業公司上班,問起主委是哪一家公司,他說是台灣松下,也就是現在比較多人說的Panasonic國際牌。
一直到民國70幾年,主委才決定回來家裡繼承家業,而一回來時他心想:「這市場這麼熱鬧、人來人往
應該要賣雜貨才會賺錢吧!」。因此主委一回來接手時,其實就是第一次的重大轉型。那主委形容的人來人往到底有多熱鬧呢?當時惠隆市場的走廊上,除了兩排店面全滿以外,連中間都有人在擺攤,而當時惠隆大樓的二三樓曾有新生戲院(後來又稱作觀華戲院)王子大飯店、保齡球館等休閒娛樂場所,可以想見昔日的人潮盛況。民國50到60年代的基隆,的確是戲院蓬勃發展的時候,鄰近的還有龍宮、中央兩家戲院。團隊對於主委所敘述的過往榮景難以想像,經過了一甲子,現今基隆市只剩一家電影院了,對此團隊為了以沈浸式體驗之姿來了解主委所說的前世今生,我們查找了些資料跟各位朋友來分享分享...

惠隆大樓的興建是由於民國45年時,田寮河旁的用地不足,因此將田寮港的西側船澳填平,也就是現在仁一路小山東手擀麵、丸太日式料理那一側。

根據主委的敘述:
以前惠隆市場這塊地就像是在田寮河旁的一個大池塘,填平之後就是現在的惠隆大樓。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現在的崁仔頂魚市附近,現今的東和大樓。當時將仁五路附近旭川河的船澳填平,興建起了東和大樓,不過東和大樓的歷史稍微比惠隆大樓還要久一點,是在民國38年時興建完成,而這樣的事件就是基隆市的城市發展面臨用地不足,因此惠隆市場除了填平外還拓寬了當時的仁二路,並且後來將其路名改為仁一路。主委還跟我們分享當時的一個小故事,早期惠隆大樓的住戶因路名改變要去戶政事務所更改戶籍地址,但是這些資料在當時都還沒有電腦建檔,因此戶政事務所原本還不受理這位住戶的案件,然而與河川爭地的土地策略在當初雖然增加了道路、住宅以及停車等空間,卻造成了許多環境污染等問題
,因為惠隆和東和大樓都屬商業大樓,大樓底下長年累積的污泥、垃圾無法清理,因此大雨來襲時常常造成嚴重的淹水,一直到民國102年和106年時泰利颱風襲擊惠隆市場都仍然有嚴重的淹水事件,一直到108年基隆市政府完成的仁一路和愛七路排水箱涵改善工程,才終於改善了長久以來的淹水狀況。
除了嚴重的水災外,主委也和我們分享了在民國83年和87年的兩次火災,據主委描述,其中一場火災發生地點是當時位於惠隆大樓三樓的新生西餐廳內部引發的火源,第二次的火災是在一樓的商家燒起來,當時因店家內有許多資源回收物,燃燒速度極快,一路燒到四、五樓的證券公司,若沒有主委跟當時的市長李進勇極力爭取市府資源,照著原樣整建修復大樓,是很難平息這場大火造成的損傷。當我們談到主委與市府極力爭取火災後修繕資源時,主委特別提到惠隆市場並不是基隆市政府列冊中的公有市場。
經我們後來查證才發現基隆市的18個公有市場中的確沒有惠隆市場,我們不禁好奇起這個淵源,主委才娓娓道出當年的緣由。原來這個市場當初是由現在基隆市第二信用合作社的謝家向國有財產署承租並興建惠隆大樓,因此惠隆市場屬於私人市場,所以惠隆市場的發展並沒有得到市政府太多資源,管理起來也相當不容易。主委講到這裡時,還特別提醒我們團隊執行計畫時一定要設定明確的目標,並且做出詳細的規劃。他認為年輕人想入駐市場並創業,站在市場經營者的角度是相當歡迎,但畢竟惠隆市場已經沒落了許久,想在這邊經營生意不是那麼容易。他認為如果能多經營網路空間或許是不錯的方向。
最後主委留下經營生意的三字箴言:



團隊對於主委的鼓勵十分感動,畢竟屬於基隆世代間的故事鮮少被討論,特別在主委提到的網路空間上
資料更是稀疏,然而我們有幸能在這挖掘到屬於基隆人的故事,希望大家也能多幫忙將作品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聽到基隆的故事!

出品 MotherFunk Studio
導演 GJ ONE
監製 Goman
攝影 Draymond Lin/GJ ONE  
錄音 Max Liu
音樂總監 Fadi Lin
配樂 Kai Hu/Max Liu
剪輯 GJ ONE
訪談 Max Liu/Jack Fang/Kai Hu/Shao Wu
LOGO設計 Kayton
撰稿 Max Liu
 
 
-特別感謝-
惠隆市場管理委員會 陳主委
 
-指導單位-
文化部
基隆市文化局
 
-資料來源-
《基隆市志.1956(民45)》印製
 
《基隆市職業明細圖(1929)》,石婉舜(2014),台灣早期戲院普及研究(1895-1945)(II),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
 
台視影音文化資產Youtube頻道,《基隆旭川河加蓋工程》、《基隆搭蓋臨時安置攤棚》、《基隆市將翻修道路》
 
慈濟慈善志業:台灣重大急難救助,1967~1994年台灣重大急難事件摘錄
 
華視新聞,《基隆惠隆大樓凌晨大火》,1998/03/13/13:01
 
聯合新聞網,《油垢堵涵管 基隆仁一路淹水禍首》,2013/09/18/13:10
 
自由時報,《基隆仁一路排水堵死 林右昌怒轟水公司「不可原諒」》,2017/09/13/0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