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香港參學同修 019

聽師父說

2021-11-0101:55:20

Available Platforms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今天是我們第十九次答問。首先香港同修提了三個問題。第一個是在道場服務的職員,除工作認真負責外,是否必須聽經?
答:這個問題,佛不勉強,釋迦牟尼佛一生不勉強任何一個人。時節因緣沒有成熟,勉強也是沒有用,佛法總是講隨緣而不攀緣。但是道場既然這個地方有講經、有念佛,講經、念佛是世出世間第一等的好事。如果不勸大家,將來他這一生要是墮落,將來墮落到三惡道,他一定會罵這個講堂的負責人:這麼好,你為什麼當時不教我,不提醒我?那我們就有過失。所以我們勸他,他不聽,那就可以了,我們沒有責任。他墮三途他不能怪我們,他到那個時候只是說「很後悔,當時大家勸我,我不聽,我不相信」,他不能怪我們,他要自己負這個責任。
聽經、念佛是人生第一等的享受,世出世間再沒有比這個更高的享受。我在年輕的時候,方老師把佛法介紹給我,就是這樣告訴我的。我跟他學哲學,他說佛經哲學是全世界哲學的最高峰,學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就被他這些話拉進來。原本我對於佛教是最排斥的,總認為這是迷信,從小就聽說這是迷信,所以一直也沒有接觸。可是真正想接觸也接觸不到,沒有講經的。在那個時代中國大陸沒有聽說講經的,只有聽說和尚給死人念經,沒有聽說講經的。到以後才曉得,講經的法師太少了,在那個時代大概全國只有十幾位,多半都在大都市,農村裡頭哪裡能聽到。我們那個鄉下小城市,沒有,幾十年沒有人在那邊講經,不知道佛法到底是什麼,所以產生嚴重的誤會。我們要不是從學術上得到老師的啟示,對老師有尊敬心,是很不容易接受的,接受之後才知道這門東西真好。
所以老師當時教我,他說你到寺廟裡頭,你不要去找和尚(大概他有經驗),你不要去找他,你不要去問他,你去找佛經看。真正的佛教在哪裡?在經典裡面,依照經典修學的人是真正有修行的人。如果對經典都不懂,你找他都沒用,他也說不出一番道理出來,我們保持客氣就好。客氣什麼?經書他可以借給你;你不客氣,他不借給你,所以要保持客氣,我們可以借經書來看。這樣看起來,愈看愈有味道,真的一生當中欲罷不能。我學佛五十四年了,講經也講了四十七年,愈講愈有味道,世間所有的樂事沒有這樁事快樂。所以我很感謝老師,他說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我真的得到了,這個世間再沒有比這個殊勝了。
這樣一樁好事,你要不介紹給別人,對不起人;介紹他不接受是他的事情,與我就不相干。所以道場介紹給職員是正確的,但是決定不能勉強他來聽。如果勉強他,這不是佛的意思,佛永遠是「恆順眾生,隨喜功德」,哪個接受哪個得好處。他不接受也種了善根,但是要多劫輪迴,很長的時間你要在輪迴裡打轉。不知道到哪一生你才真正肯回頭,真正肯學,你才能夠遇到;不是發真誠心來學習,你遇不到。如果發心,決定可以遇到,因為佛門裡常說,「佛氏門中,不捨一人」,一個人發心,佛菩薩都會示現來幫助你,慈悲到了極處!但是你不是真心學習你遇不到他,他不來,所以你也騙不了他,佛菩薩很聰明,騙不了他。
問:第二是協會在職者,講經期間,要放下手邊工作聽經,在佛法立場上來看是大福報,確實值得感恩。但從世法上來看,因扣除聽經時間而延遲下班,難免對家庭造成影響,這與印光大師所說「敦倫盡分」,是否衝突?
答:是衝突,下班的時候他就應該回家,這樣就對了。做工作的時候,希望他工作速度能夠快一點,能夠把聽經的時間扣除,這樣就好。如果實在是工作太多做不完,看明天能不能做,如果累積下來不能做的話,那乾脆就不要聽經,這是一個方法。真正聽進去的人不一樣,我們現在在中國做這個實驗,我常常跟大家報告,北京的大方廣,這個試點實驗成功。大方廣的職員,老闆請職員他也是要考試,錄取之後,第一個月專門聽經不上班,工資照拿。拿工資的時候,老闆拿工資叫你每天聽八個小時的經,聽一個月之後,問你願不願意幹。願意幹你就來,不願意幹你就離去,你到別的地方去找工作。現在他們員工,老闆從來不聞不問不管,也沒有開會,每個人工作心情都非常愉快。居然有的每天晚上工作到十二點以後,一、兩點鐘,不眠不休的在工作。你問他累不累,他不累,法喜充滿,這個很難得,這就是真正明白了。
這個事情是個好事,是社會福利事業,我們一般人都知道斷惡修善,積功累德。到哪裡去積功累德?道場裡頭來積功累德,你說你吃不吃虧?絕不吃虧。為什麼?它把你境界提升。我們學佛的人都相信有三世因果,來生的果報提升,你來生決定不墮三惡道。來生到人間是大富大貴,多半都生天上;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沒問題,真有把握,果報無比殊勝。你得要明瞭,你要懂得你才能會做到,歡歡喜喜去做,沒有絲毫勉強。有勉強就不對了,勉強的來工作,工作也有好處,但是來生得福報得的好辛苦。
像我們這個世間有些富貴人家,他發了財,但是他很辛苦賺的錢。為什麼?就是前世積功累德很勉強,不想做,可是不做又覺得不好意思,很勉強。所以他還是得福報,賺來的很辛苦。如果歡歡喜喜的、快快樂樂的做,他來生的福報是一點不操心,無論做什麼事業他錢財滾滾而來,不用操心的,賺得很快樂。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這個道理要懂,都是我們自己修來的。今生的果報,過去生中修的,這一生當中修的,來生的果報。這三世因果,這不可以不知道,哪裡需要勉強?不需要勉強。
問:第三說有出家人常到道場化緣,或向道場信眾化緣,是否如法?道場執事人員如何因應?
答:道場化緣的事情很多,但是我們老師傳下來的,道場決定不能化緣。為什麼?李老師的道場是個講經弘法的道場,如果一化緣,大家嚇得不敢來。化緣的事情小,你把信眾都嚇跑掉,這個罪可不得了!所以講經說法的道場是決定不可以化緣的,不要說外面人到這化緣不許可,我們自己不能化緣。我們這裡要辦什麼事業,頂多是出個通告,絕對不會說「我們現在做點好事,你要出錢」,那下次不來了,你把人家的法身慧命斷掉了,這個罪大。你化緣能得幾個錢,你把人家聽經聞法的緣斷掉,這個比斷人身命罪還重。殺一個人的罪並不很重,破壞人家聽經機會因緣的,這個罪比殺人的罪要重得多。為什麼?人身雖然難得,還容易,佛法真的是難聞!你看香港幾百萬人口,真正聽經聞法的有幾個?你從這個地方想想,你就曉得人身難得,佛法更難聞。所以說破壞人聞法的因緣,那個罪太大太大,說實話都是阿鼻地獄罪業,障礙法緣,這個我們一定要知道。
執事人員如果遇到這樣的人的話,要勸導他,要把這個因果利害說給他聽。說老實話,化緣能化得到嗎?真能化得到,我也去化緣去,你命裡有的就有,命裡沒有的用什麼方法你都得不到。連小偷出去偷東西都是命裡有的,他才會偷到;命裡沒有的,還沒有偷就被警察抓去了。這個事情大家去念《了凡四訓》就明白,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世間人謀財要用正規的方法,不能用欺詐,用欺詐的方法得來的財富,實在講是你命裡面的財富已經打折扣了。你命裡頭今年可以賺一百萬,因為你用的手段不正當,常常欺騙人,大概你只能賺五十萬,你覺得很了不起了,「我今年賺五十萬」。其實你命裡一百萬,已經丟掉五十萬,丟掉一半了,你都不知道。如果你用正當的方法賺來的錢,除自己用之外,還能夠布施做好事,那你今年會賺到兩百萬,它增加了。這是正當的道理,你要懂得。
佛在經裡頭講得太多太多,我們常常說,財從哪裡來?財布施來的,不是到處欺騙人,欺騙人哪裡會發財?哪有這種道理!欺騙人是把你自己命裡頭那一點財富全部虧折掉,很可惜,要懂這個道理。我是從學佛,老師指導,讀了這些書,明白這個道理,一生沒有向人化過緣,一生沒有伸手問人要過一分錢。好像是前年,陳朗居士陪著我去訪問李嘉誠,我們談了五十多分鐘,我送他不少這些光碟,這些法物。我離開之後,第二天陳先生打個電話給我,他說李嘉誠打個電話跟他講,他說:淨空法師很奇怪,他怎麼沒有問我要錢?我說要我問人要錢,那可太難了,那不容易。你的錢,不管你有錢沒錢,我絕對不會問人伸手要一文錢。我們做這些好事,你拿錢來,我替你做,我要問你要錢我才做,這事情不能幹,這個事情累死人。
古人講得好,「多事不如少事,好事不如無事」,無事才好,哪有找事情的?可是有些信徒希望做好事,他沒有緣分,不知道怎麼做法,來找我,那我們就幫他做。一生都是幫別人做好事,沒有自己主動說做一樁事情,沒有。你看到香港來講經,我跟香港的緣也算很深,一九七七年第一次到香港來講《楞嚴經》,那次來講四個月,時間最長。0六年,明年就三十年了,這個期間當中,差不多每年到香港來講一個月。這麼多年來,我們在香港沒有道場,以前都是臨時的借尖沙咀街道福利中心,借它的地方。以後時間久了,聽眾多了,陳老太太她發心買了這層樓,才成立了這個道場;不是化緣來的,它自動來的。她買來了讓我們來講,那很好,就不要再去租地方,我們機器設備就方便,有個長期的道場。
以後胡居士又買了一層,第九樓,正好它要賣,她買下來,做個祖先紀念堂,做個念佛堂,都是人家自動的。十樓最後是個張居士,也都是一個人買的,我也沒有找他買,他自己買了。他們買的時候我都講主權是你的,等於說借給我們用,我們將來不做了,不做了房產還給你,我們不要你的,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我住的地方也是陳老太太她自己住的房子,她兒子給她買了個新房子,搬去了,這個舊房子還不錯,也捨不得賣,也捨不得租。我來了正好,她說:法師,你住,你住多久都行。你看正好,就把一把鑰匙給我,什麼費用都不要我付,電話費、水電費都是她拿,都問她要,不問我要。你說這個多舒服!這叫人生最高的享受。
如果你要有財產,那可就麻煩了,聽說還要繳什麼房地稅,亂七八糟的很多。我從來沒有問過這個,也不知道,聽說很多囉嗦事情,你天天要操心。我什麼都不要操心,這叫人生第一等享受。所以一生許許多多的事情都是很多善心人士自動來找我,他們想做好事。這要懂道理,不化緣,不問人要錢,彼此歡歡喜喜。道場,尤其一問人要錢、化緣,就破壞道場,破壞佛教的形象,破壞道場。讓很多外面人不了解的,批評說佛教專門是欺騙信徒的錢財,做些非法的事情。這是受人家批評,我們不能做,不可以做。第二個是有些信徒是來聽經,他家境貧寒,你說要他拿錢,他拿不出來,不拿錢,他又不好意思,所以以後就不敢來了。這把人家聞法的機緣斷掉了,這是罪過。所以我們要考慮這麼多的因素,一定要遵守釋迦牟尼佛的教誨,世尊一生沒有問人化過一分錢,沒有問人要過一分錢,只有法布施。有教無類,熱心的教導人,平等對待一切眾生,這個要記住,要知道。
問:下面一個問題,道場接受信眾虔誠供養,如有不適用,或難以處理的物品,應以何態度接受?
答:凡是信徒來供養,是他一片誠心,一定要歡喜接受,不能夠拒絕,不能夠批評。像世尊當年在世,他的生活是每天出去托缽,有的時候遇到乞丐,乞丐拿什麼供養?還不是自己討來的,討來一點人家剩飯剩菜,可能已經兩、三天了,味道都變了,他還捨不得丟。他就那麼一點點東西,佛來的時候他恭恭敬敬供養,佛不嫌棄,當他面吃完,讓他生歡喜心,讓他種福。如果你拒絕,這錯了,拒絕的時候你心就有高下,不平等了,佛教我們平等對待,和睦相處,這個很重要。如果不是平等,菩提心的平等心,你沒有菩提心,你的心不清淨,你的心不平等,不清淨、不平等,你在佛門造罪業。本來到這個地方來是種福的,結果到這個地方來是造無量罪業,搞到地獄去,那你就錯了;這個地方是帶你到極樂世界,不是叫你下地獄的。可是你要是錯用了心,三途果報你沒有法子避免。
壞的東西我們都接受,人家一片好心,壞的東西我們能不能吃?我們不是菩薩,不是佛,吃了會生病!生病還要人照顧、照料,又要麻煩很多人,所以可以不吃,可以把它當做垃圾處理。這個都是李老師以前教我的。老師那個時候參加一些宴會,常常帶我去,我就坐在他旁邊。豆腐餿了,味道變了,他聞了聞,他就碰我,敲敲我,這不能吃。我們老師他很慈悲,他是很謹慎。佛教徒講求衛生,但是人家送來壞的東西不可以拒絕,一定要歡喜接受,感他這分情。他走了之後你再好好的把它處理,因為有些壞的東西可以給畜生。在香港比較困難,我們在澳洲,鳥獸很多,可以餵鳥,可以給這些小動物們吃,牠們沒有問題。處理的方法很多,如果說像香港這個地方,一切都不方便,我們恭恭敬敬用塑膠袋包好,做垃圾處理,不能隨便。隨便,我們就沒有恭敬心,恭恭敬敬把它包得整整齊齊,收垃圾的帶走,這就對了。一切要以恭敬心,沒有恭敬心就造罪業,這個要知道。
問:底下一個問題說,現在許多企業家對於員工管理都感到很困難。對員工們好,包容過失,他們往往得寸進尺;對員工稍加嚴厲,又有許多抱怨。到底應該怎麼辦?
答:辦《弟子規》講座,真的,辦《弟子規》講座,這個問題就解決了。毛病所以發生的原因是什麼?沒有學過《弟子規》,換句話說,從小他學著做事,他有能力辦事,他不會做人,《弟子規》是做人的教育。中國這五千年來,還能夠存在這個世間,還是一個大國,原因是什麼,有沒有人去研究過?我上次在南昆大,南昆大校長請我吃飯,有一位教授,是主管全校教學的,相當於我們中國的教務長一樣,教務主任。他跟我說了一句話,他說在二戰之前,大概在中日戰爭之前,民國初年,歐洲有些學者就在研究這個問題。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國,埃及、巴比倫、印度都衰下去,都沒有了,為什麼中國還存在?最後他們得到一個結論,他說可能是因為中國有家庭教育。這個話說對了,完全正確。
所以中國的家庭教育,往前推至少是五千年,家庭教育好!家庭教育教什麼?就是倫理教育,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就教這個道理。從什麼時候開始教?小孩出生大概三、四天就開始教了,三、四天的小孩很小,還不會動,但是他眼睛張開了,眼睛張開他就會看,他耳朵就會聽。他看的、聽的,我們佛法講落在阿賴耶識裡,那叫種子。他天天看,天天聽,這樣不斷的聽個三年、四年,他什麼都會了。所以家庭教育,《弟子規》是教小孩的,不是老師教,父母教!父母要把《弟子規》百分之百做到,做出來給嬰兒看。所以他到三、四歲他就懂事了,他懂得孝順父母,懂得尊敬哥哥、姐姐,比他長的他會尊敬,處事待人接物他都很有分寸。這種教育中心的理念就是父子有親,親是親愛,所以這是愛的教育。父子那種親愛如何能夠永遠保持一生不變質,這就是教育的功能,教育的目標就達到,這是第一個目標。
第二個目標,把父子之親愛推廣,你愛家庭,你愛親戚朋友,你愛鄰里鄉黨,愛社會,愛國家,愛人類,逐漸往外發揮,愛的教育。所以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中國沒有侵略過別的國家,沒有跟別的國家打過仗。這五千年歷史可以做見證,和平的教育,這個國家的人民是和平的。從前胡秋原先生跟我講了一句話,他說中國的國民是全世界最好的國民,聽話,乖,從小教出來的。這種教育現在中斷了差不多是八十年,中斷八十年。我是八十歲,我從十歲還受一點點影響,還受這個影響,可是小我五歲的人就沒辦法,他就連邊都沾不上,我們還沾到一點邊緣。但這點邊緣影響一生,一生不做壞事,一生不佔人便宜,一生對人恭敬,孝親尊師,朋友有信,我們真的做到了。一生當中過幸福美滿的生活,物質生活苦一點無所謂,精神生活豐富,這是中國傳統教學。所以現在我們提倡《弟子規》,這是很不得已,除這個辦法之外,沒有第二個辦法。
《弟子規》怎麼學法?現在是要做父母、兒女、老師一起學,才有效。父母不學,教兒女學,兒女會反過來問你:你教我做,你為什麼做不到?老師叫學生學,學生會問老師:你為什麼做不到?你就啞口無言,答不出來。所以一定是老師、父母跟兒童一起學,就會產生效果。如果這個教學能夠推動五十年,我們中國傳統的教學就能夠恢復。這個恢復在現在這種高科技,交通便捷,可以介紹給全世界,世界可以恢復和平,確確實實可以化解衝突,一定要靠中國人東西。
企業家對員工頭痛,不好管理,現在不僅是他們,很多做父母的來到我面前抱怨,兒女不聽話,叛逆;做老師的也來告狀,學生不聽話,很難教。總的原因,就是家庭教育毀掉了,根在此地,你像治病一樣,你先把病根找到。家庭教育比什麼都重要,學校教育,中國的學校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延續,社會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擴大,聖賢教育是家庭教育的圓滿,家教是根。外國人發現得正確,不能說他沒有智慧,他真的把這個原因找到。所以現在我們要提倡倫理道德教育,特別是《弟子規》的教育很好,這確實是解決辦法的不二法門。
問:底下一個問題,雖說家和萬事興,但如果父子、夫妻同在一個公司服務時,往往容易產生摩擦,特別是家族企業,反而傷害親情。後輩為了保持父子有親,是否另謀出路,避免與父親同在一個公司上班,繼承父業更好?
答:真正解決的方法還是讀書,開智慧,智慧開了問題自然解決。沒有智慧,這種屬於逃避,衝突不能夠化解。一定要讀書,要讀聖賢書,一定要接受中國傳統教學,中國傳統教學能解決一切衝突。這個話是外國人說的,英國湯恩比博士說的,他過世也有很多年了,他說這些話大概是在一九七0年代,所以一定要學習。父子有親,你早就把那個「親」忘掉了,哪裡來的親?親已經變質,變成怨了,這個問題很嚴重。儒家只講到當然,沒有講到所以然,更深入一層的所以然,一定要在佛法裡去找。中國自古以來,朝朝代代都有很多孝子賢孫,有多少感人的一些故事給世間人做典範。現在沒有了,往後還有沒有?往後更沒有,為什麼原因?那要問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對於別人有沒有布施恩德?我們自己不能夠以恩惠對待別人,你哪有報恩的子孫?沒有。
佛告訴我們,人跟人的關係是四種緣,最親近的就變成一家人,就變成父子,報恩、報怨、討債、還債,沒有這個關係不會到一家來。連你這一生所遇到的朋友,好朋友,也是這四種緣,沒有這四種緣見面也不認識。所以這你就要懂得,那個有家裡出孝子賢孫的人,一定他家裡世世代代的都做好事,都對別人友好,都是很樂意幫助人。那些受了恩惠的人,他投胎來的時候,就到你家來變成你兒子、孫子,他來報恩的,孝子賢孫!你如果得罪了這些人,欺負了這些人,他要到你家做你兒子、孫子,他將來就是敗家子,就是來報怨的,來討債的。討債的,你辛辛苦苦賺的錢,他會把你花得光光的,花天酒地花光了,討債的。報怨的,他還要你命,過去你害死他,他還要來討命。因緣果報,這個事就麻煩了。
總而言之一句話,佛說得很有道理,人生酬業!我們人到這個世間來是為什麼的?酬償過去所造的業報,過去造的善,你來享福;過去你造的罪業,你今天來受苦、受難。真正搞清楚,搞明白了,無論受什麼樣的苦難,不怨天、不尤人,自己造的不善的因,現在歡歡喜喜承受。承受的時候不怨天、不尤人,沒有瞋恚心,沒有報復心,這帳就結了。帳結了,下次再碰到的時候,來世就是好朋友,怨化解掉了,冤家宜解不宜結。你要是結這個怨,常常懷恨在心,冤冤相報沒完沒了,生生世世彼此都痛苦,這就錯了。所以明白人,這一生我能夠忍,我能夠讓,事情就化解,就沒事了。個人如此,家運也是如此,國運也是如此,沒有例外的,這個我們一定要懂得。
所以一定要很認真的來學習,學佛不容易,真是百千萬劫難遭遇。我們在這一生當中想多做一點好事,改善我們來生後世的命運,這是個最好的機會。如果這一生當中不明白這個道理,看這個不順眼,看那個不高興,依舊造罪業,尤其跑到佛門裡面還在造作罪業,那你就錯了。為什麼?來生的時候,眼看著你造這種罪業,你墮三途,你不了解邪正、是非、真妄,這叫愚痴,愚痴是畜生的果報;你有瞋恨心,瞋恨心墮地獄;你有貪心,貪心墮餓鬼。現在人起心動念都是三惡道的業因,多半都到三惡道去,學佛的人最後到三惡道,那就大錯特錯。學佛的人最低限度要能保住人身,保住人身是什麼因?中品十善業道,三皈五戒,中品十善,你能保人身;上品十善生欲界天。應當把我們來生不斷向上提升,這才對,我們往下墜落這就錯了。
所以人,你看看佛家講,一定要有菩提心,常常想到我對待人、對事、對物是不是真誠,是不是清淨,是不是平等,是不是慈悲,要常常念著這個,常常想著這個。這是過去中國儒家教人愛敬存心,心裡常常存著愛人、敬人,愛敬存心。佛法教我們「方便為門」,方是方式,便是便宜,用現在的話就是最恰當的方式,最好的方式,這叫方便。最恰當、最好的方式沒有一定,因人、因事、因處不同,你有智慧去通權達變,所以佛法始終修學的都是智慧。智慧從哪裡來?清淨心來,清淨平等心生智慧;心裡頭煩躁、急躁,那生煩惱,不生智慧。煩惱處理問題沒有不犯錯誤的,智慧處理問題決定沒有過失,所以智慧是從清淨、平等心來的。
我們的清淨、平等心在哪裡修?就是在日常人事上修,修得最快。你每天接觸這些人,有善人、有惡人,你在這裡修平等,你要是離開這個環境到哪修,沒地方修。你到深山裡修清淨平等,修個十年、二十年覺得很清淨、很平等了,一入都市馬上就亂了,禁不起考驗。真正修行就在這個複雜的人事環境裡修,那個起落最大,起就把你提升到天界去,落就落到三途去,大起大落。香港這個地方,尤其是海邊上,大起大落,所以你要會,會的人才起得快,不會的人落得很快。
問:下面是有關兒童讀經的提問。他說現前海內外有許多團體提倡兒童讀經,弘揚中國傳統教育。請問第一個問題,兒童讀經班除國學經典以外,是否需鼓勵孩子背誦佛經,教導孩子禮佛、念佛?
答:這個要看情形,不可以一概而論,各有因緣,你要能夠隨機施教。這裡頭要注意的一點,就是「父子有親」這是根本,這個一定要懂。如果不在這上下手,恐怕小孩讀了經書之外,將來長大他來反佛反得很徹底。為什麼?你佛教裡頭什麼玩意他都知道,他會把你徹底破壞。那個時候你就後悔莫及,你就永墮地獄,要出來就很難了,就不容易。所以佛在經上講得很好,佛教不是從兒童學起的,佛門裡面固然會收沙彌,沙彌總是七歲以後。你看看中國倫理道德的教育是七歲之前,你沒有這個根不能收!七歲做沙彌,就是入了佛門,學什麼?學小乘經。小乘經裡面學做人的道理,佛在戒經裡面告訴我們,「佛弟子不先學小乘,後學大乘,非佛弟子」,你不是佛的學生;佛的學生應當聽佛的教誨,先學小乘,後學大乘。好像讀書一樣,先念小學後念大學,沒有說小學沒有念,就跑去念大學,哪有這種道理!
可是你又要知道,中國佛教很特別,中國佛教沒有小乘。實實在在講,你們諸位去看《大藏經》,《大藏經》裡面的小乘經典非常完備,我們中文翻的小乘經確實不亞於南傳巴利文的小乘經。我過去曾經問過,這兩種對比,巴利文的《藏經》(小乘《藏經》)比我們中文翻譯的四《阿含》,四《阿含》就是小乘經,大概只多了五十幾部。全部有三千多部,三千多部只差五十幾部,你就曉得我們翻譯得多麼完整。翻了之後,在中國成立了兩個宗派,成實宗、俱舍宗,現在都沒有人知道,這兩個是小乘宗派。到唐朝中葉以後就沒落,到宋朝的時候就沒有了,小乘就沒有了。什麼原因?儒家代替,就是孔孟老莊代替了。中國人有家教,有這個基礎,所以不需要小乘教,讀儒書的人可以直接入大乘,是這麼個道理。那現在我們儒也不學,道也不學,小乘也不學,直接學大乘,所以搞得是上不上,下不下,無論在家出家都沒有辦法成就,原因在此地,這個不能不知道。
所以李老師當年教導我們,我跟他十年,十年如一日,他每個星期一堂課佛經,一堂課儒學,補習!我們是儒跟佛同時並進,一個星期兩堂課,十年沒有中斷,所以才曉得儒重要。老師現在已經過世十幾年了,我們現在就愈來愈清楚,愈來愈明白。老師過去對於這些德行的教育,只給我們提示,很重要,他老人家沒有開講,因此我們的學習也就很懈怠,不是很認真。他老人家教我們用《五種遺規》,我們每個學生都去買了一套,做為修身讀本。這門課程只叫我們自修,而沒有正式排上課,當然他也是很忙,沒時間,我們自己讀。
《五種遺規》裡面「童蒙養正」,朱夫子有一篇「童蒙須知」,那就是《弟子規》的前身,《弟子規》就是這篇東西重新修改,重訂的,是依這個本子來定的,朱熹的。而實在上,它是參考許許多多古時候著名的家教,可以說《弟子規》是中國傳統家教的集大成。編得好,它用《三字經》的方法編,一句三個字,總共三百六十句,一千零八十個字,編得實在是好。它的綱領就是孔子在《論語》裡面一句話,「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汎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夫子這句話做為綱領。所以我們現在提倡全民都要學,趕緊把這個根找回來,你才有救;這個根不找回來,中國文化將來會斷掉,沒救,我們不能不認真努力。能救這個,佛教也救起來,因為佛教的根也在這裡。
所以我今天勸同修,《弟子規》不能百分之百的落實,《十善業道》做不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