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歷史場域EP.4-瀨口鹽田

關不上的故事盒

2022-06-1700:07:57

Available Platforms

為了更瞭解臺南土地故事,為這片土地與地方居民保存記憶,具體標示臺南歷史縱深。

臺南市政府文化局針對清代臺灣八景中的「安平晚渡」、「沙鯤漁火」與「鹿耳春潮」,以及與南區鹽埕鹽業發展相關的兩處鹽田,根據考據與研究,於適當位置設置5個主題的解說牌,並邀請國立臺南大學戴文鋒教授及張靜宜副教授來講述這5個主題,讓大家不必親臨歷史場域的現場,透過podcast聆聽就能瞭解歷史場域興衰的歷史及故事。

臺南處處都是歷史,藉由歷史場域的建構變得鮮明而清晰,地名不再只是課本上的地名,而是存在於臺南空間轉角,真實發生的歷史足跡。透過歷史場域podcast,增加在地市民及國人遊客對在地想像,感受「臺南處處皆歷史」的氛圍,期藉此更加完整建構大臺南地區的歷史足跡,持續推進在地文化發展。

瀨口鹽田(張靜宜副教授講述):臺灣原不產鹽,原住民早期多以土產與外來商貿船隻交換食鹽。荷蘭統治時期,島內用鹽主要仍依賴外來供給,但文獻上已有煎煮海鹽及築鹽埕天日曬鹽的記載,地點就在臺江內海最南端七鯤鯓附近名為瀨口的地方。瀨口因地形及鄰近河海交界得名,鹽場設立最早。明鄭時期,據傳諮議參軍陳永華教導民眾改良築埕引海水曬鹽方法,重建瀨口鹽田,並在洲子尾新設鹽埕,提高產量與品質,是為臺灣日曬鹽產業的正式發軔。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