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香港參學同修 062

聽師父說

2021-12-2401:56:45

Available Platforms

學佛答問(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六十二) (共一集) 2007/2/9 香港佛陀教育協會 檔名:21-371-0001
諸位法師、諸位同學,請坐。今天有三十八個提問,我想我們的時間應該足夠,三十八題。
問:第一個問題,以下請問化身的意義,有三個題目。
答:化身,佛法裡面講三身,報身、應身、法身。
問:化身是指一個顛倒的凡夫修行成就了就是佛菩薩的一個化身,還是佛菩薩有能力變化出很多身?
答:這個問題諸位要搞清楚,化是變化,像釋迦牟尼佛當年應化在我們的世間,那是應身不是化身。應身是什麼?他也跟我們人一樣,投胎有父母,出生,叫八相成道;從出生再長成,修道、成道、弘道,到最後入般涅槃,也就是我們講的生老病死,這個過程與一般人沒有兩樣,這是應身。如果講報身,報身是智慧身,報身是有始無終;法身是無始無終,法身是體,它不是物質,也不是精神,所以法身無處不在,無時不在。實在講就是佛家講的真如本性,真如本性才是真正的法身。報身佛是凡夫修行成就所證得的果報,它是由智慧證得的,證得之後永遠不會失去,所以報身是有生沒有滅。而且,報身不在我們這個世間,報身佛住在哪裡?住在實報莊嚴土。我們講西方世界有四土,我們平常念佛往生到極樂世界,見到的阿彌陀佛是什麼身?給諸位說,凡聖同居土見到的是應化身,方便有餘土還是應化身,實報莊嚴土,你才見到阿彌陀佛的報身。
報身的相,世尊給我們介紹說「身有無量相,相有無量好」,不是三十二相、八十種好。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應化在我們這個世間,我們這個世間的人認為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世間最好的相,我們講最貴的相,貴人,佛現這種相,出現在世間,這是應身。化身是臨時辦事,事情辦完了就沒有,你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也不曉得他到哪裡去了。我跟諸位講過,我的師母,就是周邦道的夫人,抗戰勝利之後,他們復員住在南京。他南京的家我去過,庭院很大,前面是大門,大門進去很大的院子,再二門,後面還有三門,三道門才進到他家。
周師母有一天在家裡,有個和尚找她化緣,也不多,化五斤香油。我們周師母那時候不信佛,沒給他;沒給他,這和尚就走了。走了之後,突然想起來,我家庭院這麼深,大門、二門、三門,他怎麼進來的?門又沒有開,走了之後,好像門也沒有人給他開門,他跑到哪裡去?所以對這樁事情非常納悶。她問他(問這和尚),你從哪裡來的?他說從九華山來的,給她化緣。所以這個事情一直就好多年都不能解決。到台灣之後,她遇到李老師。我老師跟師母都跟李老師學佛,依李老師為師,就把這樁事情向李老師報告。李老師說:那是地藏王菩薩化身。這是化身。你會清清楚楚跟他見面、跟他談話,你不知道他從哪裡來,也不曉得他到哪裡去。這是化身,地藏王菩薩化身。後悔的不得了,沒有供養地藏菩薩。
我們在《虛雲老和尚年譜》裡面看到文殊菩薩化身。虛老和尚住在南方廣東這一帶地區,去朝五台山。他怎麼去的?三步一拜,從廣東拜到山西五台山,差不多要走一年,你說他一天能走多少路?走三步拜一拜。這麼長的時間,總免不了有生病的時候,所以他在中途,中途在曠野,周邊找不到人家,他病倒了,沒有人救。在這個急難的時候,有一個叫化子、要飯的看到他,照顧他。這個要飯的照顧他二、三天,讓他身體慢慢恢復。他就問那個要飯的:你叫什麼名字?要飯的說:我叫文吉。文章的文,吉祥的吉,我叫文吉。你家在哪裡?他說我家在五台山。他說你要到五台山,你朝五台山,到五台山去問,大家都知道。他也很歡喜。在路上病了兩次,當然不是一個地方,兩次都碰到這個要飯的幫助他。所以他到了五台山拜文殊菩薩。然後就打聽五台山有個乞丐叫文吉,我在路上兩次病倒了,都承蒙他幫忙,他說你們大家都知道這個乞丐。後來人告訴他,這個乞丐就是文殊菩薩。文殊菩薩化身,對待虛老和尚發心朝五台,一路上關照、照顧,你有急難的時候他就來了。所以真的是來無影去無蹤,這是化身。應身就是跟我們平常一樣到這個世間來投胎。
問:底下一個問題,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的化身,為什麼不說他也是觀世音菩薩再來的?
答:這不可以,印光大師是大勢至菩薩應身,不是化身,他到這個世間來投胎的,住世八十年。他老人家好像是八十一歲圓寂的,因為我看他寫的東西,有他註八十歲寫的。所以那是應身,跟釋迦牟尼佛一樣,不是化身。我跟你講的這兩個例子,周師母遇到的地藏菩薩,虛雲老和尚遇到文殊菩薩,化身,我們要清楚。
問:第二個,一個人依地藏法門成就,是地藏菩薩的化身,同時也是一切菩薩的化身?
答:不是這個意思,不是這樣講法,這個諸位要曉得。諸佛菩薩的化身,實在講,應化身真的告訴你,從哪裡來的?是你自性裡面變化出來的。極樂世界,古德常說「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不可以說我自性外面有很多佛菩薩,沒有這個道理。整個宇宙是自性變現出來的,自性就是大乘教裡面講的法性,這是我們講得很多,你沒有留意聽。佛性是自性裡面的一分,那一分是什麼?智慧。《華嚴經》常講「一切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如來是自性,自性本來有的智慧,單單講本有的智慧,我們就稱它作佛性。佛是覺的意思,就是覺性,佛性完全翻成中國字就是覺性。你有覺悟,那覺悟是你自性本有的般若智慧。那另外兩種是德能,就是能力;第三個是相好,相好是今天我們所講的富貴,富貴是屬於相好,你自性裡頭統統具足。那你自性裡頭的福報多大?你看看華藏世界多大,你的福報就多大;極樂世界多大,你的福報就多大。
那為什麼我們今天的福報,我們的智慧統統沒有?佛說得很好,「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我們不是沒有,真的有,沒有失掉,就是因為妄想分別執著把它障礙。所以佛法的修學不是從外頭學,佛法的修學,真的,講到最後就是叫你放下執著、放下分別、放下妄想,你本來是佛。這是我們講經講多少次,放下執著,你就是阿羅漢;再給你說明白一點,放下執著就是放下六道輪迴,六道輪迴是從執著來的,沒有執著,六道輪迴就沒有,阿羅漢;放下分別,那你就證菩薩果位;放下妄想,你本來就是佛。這個我們在講經的時候常常提到,希望聽了之後,你要覺悟。佛家教學終極的目標是什麼?是恢復自性,就是恢復你本來是佛。除這個之外,一切諸佛菩薩沒有任何東西給我們,讓我們恢復自性裡面本來有的智慧德相,就如是而已。
所以我們看釋迦牟尼佛的傳記,我就不曉得你們諸位同學聽了之後,有沒有什麼感想啟示?我有。世尊當年在世是為我們示現求學。我們要智慧,智慧一定要去求學,他求學十二年,十九歲離開家到處去參學。當年那個時候,印度那些各個宗派裡面的修行人;所以我們要了解他是王子的身分,貴族出生,人又聰明,以這樣的身分去參學,沒有一個宗教的大德不願意見他。十二年參學,不能解決問題。問題是發現了,這發現是六道輪迴的問題,生老病死的問題。真的是發現,但是不能解決,所謂是知其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他再做第二層的試驗,十二年參學,回到恆河邊上菩提樹下去打坐,把十二年所學的統統放下,不要了。這一放下,放下執著,就成阿羅漢!十二年參學沒有證得,放下才證得。再放下分別,就成菩薩!放下妄想,本來是佛。大徹大悟,明心見性,不是參學來的,是放下得來的。你們看《釋迦譜》、《釋迦方誌》,有沒有體會到這一層?體會到這一層,你才承受了釋迦牟尼佛對你的真實教誨,你圓滿成功。
在中國有一個人,禪宗六祖惠能大師,他給我們示現的,他不認識字,他也沒有參學過。到黃梅去見五祖,他一生就聽一次經,半夜三更到祖師寮房裡面。你去想想看,五祖跟他講《金剛經》時間多長?我們現在想想,決定沒有超過兩個小時。那個講經是提綱挈領,講大意不是細講。他聽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就徹底悟了。悟了,後頭要不要講?不要講,不但《金剛經》明白了,釋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經全明白。為什麼?他放下那個境界跟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放下完全相同。
佛法是道,世間法是學,老子所說的「為道日損,為學日益」。你要想求道,道是什麼?損就是放下,你放下你才能得道。學是學世間的學問、這些常識,那你是天天要有進步!你天天學習,天天在進步,跟道不一樣。佛是大道!所以,佛法的成就沒有別的,你放不下才叫你學。學,甚至於你還有很多誤會曲解,把佛的意思解錯。「願解如來真實義」,我常講,多少人是曲解如來真實義,誤解如來真實義,太多!以凡夫知見去解佛的意思,那怎麼能成就?我們天天讀經,我們怎麼個讀法?馬鳴菩薩教我們的,「離言說相」,讀經就是離文字相,絕不執著文字;「離名字相」,這些名詞術語知道這是假設的,不是真的;「離心緣相」,不能用自己意思去想裡頭什麼意思,你全想錯了。真的能夠離,那就跟禪宗參禪沒有兩樣,他是打坐來參,我們是翻佛經來參,這參學。
參學跟參禪完全相同,這裡頭你獲得是什麼?悟!悟入。看經是佛給我們的開示,我們從佛的開示上要悟入。你要想悟入,那你就要把文字相捨掉;你聽我講要把言說相捨掉,不要執著我所講的是什麼,要體會裡面的意思,你就有悟處,你才有受用。受用是什麼?把我們的觀念,錯誤的觀念、錯誤的思想、錯誤的言行統統自然改過來,恢復正常,這叫悟入,才管用,你才會開智慧。不是叫你記得很多,那一點用都沒有。你想釋迦牟尼佛學了十二年,記了多少東西,最後怎麼樣?統統放下。這個表演太好!讓我們學到佛法從哪裡入門。
六祖更進一步在中國給我們做示現,我們才曉得徹底放下。那我們的煩惱習氣重,如果我們是放不下,放不下是真的。放不下,我們借用佛法,遵守馬鳴菩薩的教誨,我們一面學是一面放下,決不是執著。從前我跟李老師十年,李老師叫我聽經,叫我坐在第一排,面對著他,不准寫筆記。什麼意思?離文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你還有什麼筆記好寫的?寫筆記,那是佛學,為學日益。學道,學道是你要學悟,你要學契入。那這筆記是一點用處都沒有,不但沒有用處,它有妨礙。可是業障習氣重的人不行,他還是要從筆記下手。所以李老師教我們那個班二十多個學生,不准寫筆記的,只有對我一個,我看其他同學都寫筆記,老師也不禁止他,也不說他。我就很明白,對老師的意思能夠體會到,我也不說,乖乖的學習。曉得什麼?根性不相同,應機施教。所以佛家常講的上中下三等根器。
那我們的智慧增長,智慧怎麼增長?你捨的愈多,智慧就愈增長。你要是今天徹底放下,你跟惠能、跟釋迦牟尼佛有什麼兩樣?你放不下,你就沒有辦法!放不下,你連佛法的門都沒有入進去。門是什麼?小乘是須陀洹,大乘是《華嚴經》上所講的初信位菩薩,你沒有得到,沒有證得。證得這個位次,就是你入佛門了。我們常講見思煩惱裡頭,八十八品見惑斷掉,所以我說執著放下了一半,另外還有一半是思惑,那一半放掉,你才能超越六道輪迴,那在《華嚴經》裡面是第七信的菩薩。放下八十八品見惑是初信位的菩薩,放下八十一品思惑,那就是第七信的菩薩,你就升了六個等級。沒有別的,章嘉大師教我的這個話,真叫和盤托出,一絲毫隱瞞都沒有,看破、放下!這是他老人家頭一天見面的時候教給我的。沒有別的,佛法裡頭就是放下。這個放下就是老子所講的「為道日損」,一天一天要減少。減少什麼?減少妄想、減少分別、減少執著,要天天減少。這個道理不能不懂。下面我們就不必答覆了,你就都能了解。
問:再看底下第二個問題,某居士在道場做義工,但父母不學佛,身體又不好,反對其在道場服務。這個居士怕回家後功夫退轉,那麼在道場又擔心父母身體,無法盡孝,懇請開示應如何取捨?
答:回家去照顧父母。如何能兩全其美?我們道場天天講經都有光碟,可以帶回家去聽,有好處。一面自己聽,一面也讓他老母親聽。老母親不管信不信,所謂「一歷耳根永為道種」,這真正叫盡孝,也是真正在學佛。
問:下面一個問題,家人往生以前沒有來過協會,現在為他們在此地寫牌位,往生的家屬能找到這裡?
答:能,沒有問題。要曉得,人離開身體,我們俗話叫靈魂。靈魂比我們這個身體要方便多,他沒有障礙,只要他不執著,他到任何地區不需要像海關查驗證照的麻煩。如果他有執著就有,他沒有執著就沒有,這正是佛常講的「一切法從心想生」。如果你執著我出門要帶護照,要經過海關,那就真有。他要這些念頭統統都忘掉了,他的行動就自由。不但在人間活動他沒有障礙,甚至於在他自己業障範圍之內的,在一般人講,靈界中陰身,靈界可以達到天界。天界當然不是很高,大概四王天以下的這些天界他可以接觸到,鬼神界裡面他能接觸到。所以他活動的空間比我們這個肉身活動空間要大多了。這也就是老子所說的「吾有大患,為吾有身」。有個身就有個累贅,活動範圍就縮小。如果沒有這個累贅,活動空間是大得多。如果你放下更多,你的活動空間就愈大。你如果把見思煩惱放下,你活動的就接近阿羅漢,就能接近,十法界裡面可以能夠到聲聞法界、緣覺法界;那六道是完全通行無阻,活動空間有這麼大。
問:底下有個問題,有關《覺海慈航》一書,他有兩個疑問,《覺海慈航》上說:在動作上遵守五戒,就能往生。把念佛往生條件說得很低,請問是否如法?
答:念佛往生淨土所依靠的是《淨土三經》,《覺海慈航》我還沒有聽說過。如果你依它修行,那我就不知道;如果你是依《淨土三經》修行,那就沒有問題。所以標準一定要是佛說的,不能依靠人說,這個問題你可以去參考善導大師所註的《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裡面講得很清楚、很明白。
問:第二、弟子曾經買五十本《覺海慈航》發送,誤導了五十人,請問是否障礙他們往生?應如何懺悔?
答:這個問題是嚴重。如果他們不相信你這個,那就沒事。如果他相信,那真的是找麻煩,你要好好的幫助這些人回頭。你送給哪個人要告訴他,你再送一本《無量壽經》去給他;或者再送一本《蓮宗寶鑑》,這是淨土宗的;像《印光大師文鈔》都好,都決定沒有問題,正知正見。你再去送,這就是真正的懺悔,真正的補救。
問:下面一個問題,弟子初學佛,曾犯過一次邪淫,現出現了症狀,對佛菩薩會產生邪念、惡念、男女之念。雖知道回想一次就多犯一次罪,但控制不住,應如何是好?
答:你要勇猛回頭,實在控制不住,懺悔當中是以拜佛消業障最快速。你每天拜三千拜,你拜上三個月,你就能控制住;拜上半年,你的功夫就得力。用拜佛這個方法,心裡面想佛,口裡面念佛,身拜佛,很多拜三年就能到功夫成片,也就能夠自在往生。如果一個人沒有辦法克服自己,這是業障習氣太重,我介紹你一個地方,你到長春百國興隆寺去參加那邊的念佛堂。那邊規矩很嚴,依眾靠眾,會給你一些幫助。
問:第六個問題,因丈夫有外遇,分居生活,自覺慚愧對三歲兒子,應如何是好?
答:你要好好照顧你的小孩,跟小孩一起學佛。他能夠從三歲就開始學佛,那他的福報就非常殊勝。你會對得起你的小孩,讓小孩在佛法裡頭扎根。三歲的時候還好教,從《弟子規》學起。《弟子規》你自己要做到,做出榜樣給你兒子看,讓你兒子學習;你自己做不到,你教他,他不會相信。好好帶他,這是正確。先生有外遇是好事情,不是壞事情,為什麼?不障礙你學佛,你在菩提道上能走得通。
問:第七個問題,我曾晚上念誦《金剛經》時,神識沖頂而去,離開身體。瞬間還碰到一位熟人,跟他說了幾句話,一會就回來。為避免這個情形,從此以後我不敢再誦《金剛經》。請問為什麼這種情況要發生?
答:這情況是對你,沒有對別人。很多人念《金剛經》並沒有這個情形。你不相信,你再去念《金剛經》,看看有沒有?如果每次念《金剛經》都有這個情形,你再來問我。
問:第八、一位同學學佛時間不長,持誦大悲咒等,靈魂常出竅,看到不清淨或不想看的東西,導致現在有點神經質,請問老法師開示?
答:他學佛,你去問問他是不是很喜歡感應?是不是很喜歡神通?我在國外遇到這些人,往往都受過高等教育,拿到碩士學位、博士學位,喜歡神通,喜歡感應。學佛大概不到一年,出了問題,得精神分裂症,住到精神病院,沒救了。他的家親眷屬把這問題提出來問我。我也是這樣問他,是不是喜歡神通、喜歡感應?他說是的,一點都沒錯。學佛發心是好,真正好老師是非常重要。如果沒有個好老師指點,走錯路的人很多,不嚴重的時候,容易挽救的回來;到嚴重的時候,沒有法子,到精神分裂就沒有辦法。所以他的情況,你要看到,如果他還不是太嚴重,還可以回頭,教他從教下去用功,不要去念咒。
咒跟鬼神關係很接近,念咒的時候,鬼神都念來了。我們俗話常講「請神容易送神難」,你把他找來,以後你送不出去,怎麼辦?麻煩就來了。佛沒有教我們這些,密宗是以三密相應為主,但是密宗的基礎是顯教。我的老師是密宗大德,我親近他的時候,他沒有傳密法給我,他教我在教下下功夫,打基礎。跟我講得很清楚,告訴我密教是佛法裡頭最高層的一個階段。好像我們念書一樣,上學念書,密宗是哪個班?密宗是博士班。我們現在什麼程度?幼稚園的程度,小學程度,你怎麼能到博士班上課?章嘉大師告訴我的。那將來要不要上博士班?要上,什麼時候?章嘉大師告訴我,純修密法,八地菩薩。我們能不能做到八地菩薩?八地菩薩不動地,可以兼修密法,那就是博士班的旁聽生,是什麼人?也都要大學生,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明心見性,可以到博士班旁聽。也就是說,十住、十行、十迴向,從初地到七地可以去旁聽博士班的課程,不是正科生。所以要曉得,不學密法是不能成佛的。
密跟淨土宗關係很密切,為什麼?都是修清淨心的。但是淨土宗是離開染污修清淨心,容易!密宗是不離開染污,在染污裡面修清淨心,這個太難!那真不是容易。所以到不動地的時候,心已經到清淨不動,絕對不會為外面境界所動搖了,你才有資格學密。問問你有沒有到這個程度?沒有到這個程度,你要去學這個,難怪得精神病是很正常的事情,這個道理要懂。如果真正遇到密宗大德,他要不把這些道理告訴你的話,他不是真正善知識。真正善知識一定給你講清楚,這是什麼階段學的,你現在是什麼程度,好好先打基礎,密教裡頭去求明心見性。破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學密行,這個時候可以接受密法。
問:第九個問題,一位老者修學非常精進,行持萬分刻苦,自願不出門三年,現已兩年多了。以靜坐念佛為主修功課,依一句佛號,誓成佛道。修學期間曾出現離體現象,也曾痛哭流涕三個多月才恢復。現在他感到全身無力,連一碗飯都無法端起,請老法師開示。
答:這是業障,所以勇猛精進會有這些情形出現。像打佛七,普通佛七沒有什麼問題,精進佛七就會出事情,為什麼?你的冤親債主到你功夫不成就的時候,他不來擾亂你,為什麼?將來他報復的時候,他有機會,他可以再等。如果你很用功,他怕你往生,往生之後就沒有辦法再報復,這個時候他就來了。他來,你功夫還不夠,那你就受這個影響。因此,我們現在念佛堂,念佛堂的規矩是不念經的、不聽經的,就是一句佛號念到底。頂多堂主講幾句開示的話,開示什麼?大家昏沈的時候要提醒他,掉舉的時候要提醒他;沒有昏沈、沒有掉舉,就不能講話。講話什麼?擾亂他,這念佛堂的規矩。
現在我們很多念佛堂,我為什麼要提倡念佛堂每天至少要聽兩小時的經,最好聽四個小時。為什麼?就是防止這個事情。你對於佛法理論清楚明瞭,你心是定的,你不會有絲毫的雜念,用功得力。如果你很精進,你對佛法理論上不懂,你的疑根沒有斷掉,還有雜念,就是夾雜,魔得其便,你的冤親債主會找你。這是聽經對你的幫助,這是我跟祖師提倡的不一樣的,道理就在此地。印光大師那個時代念佛堂,真的,比現在殊勝、清淨,領導的人也好,念佛的人道心比我們現在好。我們現在妄想雜念太多,你要不多聽聽經,你怎麼辦?這種事情是很難避免的。所以現在一定要懂得,我們的做法是針對現前大眾的根機所提出來的,能夠說是解行相應,比較安全。到自己信心堅固,功夫有一點得力,再精進念佛求生淨土,未嘗不可。你看,黃忠昌給我們做個試驗,這是去年的事情。但是他每天還是聽經,不礙他往生,這很好的例子。
問:下面一個問題,請問方孝孺招來滅門之災,有人說他是大不孝,有人說他是忠臣、是孝子。請問當如何衡量,方孝孺是大孝還是大不孝?
答:我勸你好好念佛,不要把這個事情放在心上。這些事情放在心上,對你念佛道心是會產生很大的障礙。方孝孺這個事情是冤冤相報,這是因果的事情,方孝孺是來報仇的,這個你不能不知道。
問:下面一個問題,最近在新加坡發生了十幾件,年輕人與中年人在睡眠中突然死去的事情。請問為何這些人會在睡眠中死去?這些人在無病痛下死去,是否為好事?念佛人該如何確保在這種狀況之下順利往生極樂世界?
答:這個問題最好也不要放在心上,這是各人的業障不相同,因果律告訴我們,「一飲一啄,莫非前定」。現在世間很混亂,我們從靈媒那裡得來的訊息,這個時代是法弱魔強,魔來破壞正法,魔加持你。你有一個惡念,他會把你這個惡念擴大,變成十個惡念;你有十個惡念,他會把你擴成一百個惡念。你要是沒有惡念,他一點辦法都沒有。你總有引子去引導他,這個道理不難懂,我們聽了之後能理解。所以,靈界給我們的訊息,要我們在平常日常生活當中,工作待人接物,盡量避免跟別人衝突,心要能包容,不要分別自己跟別人,對什麼人都能一視同仁,魔對你一點辦法都沒有。如果你有分別,對人有分別、對事有分別、對物有分別,你很難脫離魔掌。為什麼?這些東西都是跟妖魔鬼怪的媒介,這媒介就是你有分別心,你有是非人我的這種念頭,這個不好。佛法裡頭修行,這也是很大的忌諱。你看,念佛修什麼?這要知道。念佛所修的是清淨心,《彌陀經》上講的目標是一心不亂,平常要修到一心不亂。一心不亂就是清淨心、平等心,臨命終時能不能往生在心不顛倒,心不顛倒是福報,那是臨終的時候講的。正念現前,沒有邪念,一心一意求生淨土。
所以我們分別執著是非常的麻煩,一定要在日常生活,特別是人事裡面。接觸最多的是家庭,一家人要和睦相處,這比什麼都重要。縱然家人這個人、那個人有些錯誤,絕對不要放在心上。哪個人沒有錯誤?古德講得好,「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在我們佛門講沒有過失的,只有佛一個人,菩薩都有過失。為什麼?菩薩無明習氣沒有斷乾淨,還有過。所以要能包容,不要去責備。看到別人過失,立刻就要警覺到我有沒有?他來提醒我,他是我的一面鏡子。人不容易發現自己過失,很容易看到別人,所以別人是我的鏡子,看到別人過失,就照照鏡子,我有沒有過失?有,趕快改;沒有,勉勵自己記住不要犯這個過失。完全對自己,不要去對別人,這就是《壇經》所說的「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這叫真修行。
常常想著別人過失,說著別人過失,就是自己最大的過失,那你自己怎麼會有成就?哪一天學到了,看看別人都沒有過失,他是示現給我看的,是我的善知識。要想到那不是真的他的過失,他是來給我看的。你這樣想,那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他在你面前表演,是佛菩薩化身。化身是來度你的,來警告你的,你覺悟了,他就走了,他就離開。如果你細心,真的想這樣學,你會常常遇到,你會天天在進步。讓你的心永遠處在一個清淨、平等的境界裡,世人所講的安和樂利,佛家講的法喜充滿,常生歡喜心,你真可以得到。喜樂不是從外頭求,從自己內心裡面去求,有真的喜樂。
新加坡這些人這個事情,我沒有聽說過。如果真有這些事情,必定有它的因果。如果這些人在這種情況之下死去,要是念佛人不能往生。為什麼?往生的人在臨終的時候,神智清楚才行,就是心不顛倒。這個神智不清楚,昏沈,那就難了。所以念佛的人還是依照經典教訓好好去修,就不會遇到這些障礙,這些魔事。
問:下面一個問題,《無量壽經》上說:生到極樂世界的人身體都是金色男身。可是到了無色界已經沒有身體,為什麼極樂世界還有身體?
答:極樂世界跟無色界不一樣。在極樂世界,你要不要身體是你的念頭,為什麼?到那個地方得大自在,你不要身體也行,只要你見到阿彌陀佛。如果你現在還有極樂世界還比不上無色界,無色界身體都不要了,極樂世界還要身體,你會生到無色界,你去不了極樂世界,因為你的意念跟極樂世界不相應。但是你天天想沒有身體,如果沒有很深的定功把你自己煩惱習氣伏住,你也去不了無色界。到最後,恐怕還是個迷惑顛倒的中陰身,那你就大錯特錯。
問:第十三個問題,身體多病虛弱膽小的居士,能否給臨終的人助念直到往生火化?
答:可以。你幫人助念,這是一樁功德事情,是一樁好事情。助念的時候,你真正信佛,三寶威神加持,鬼神看到你是個念佛人,對你就尊敬,絕對不會傷害你。你要有這個信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