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傳承】在入山放伴的愛裡——仙湖農場 吳侃薔

臺南好職人

2021-12-2700:21:51

Available Platforms

【文摘】侃薔談到焙灶寮的敘述,特別迷人啊!
1.
採訪時,侃薔指著偌大的山丘,五月龍眼花開,一落落黃澄澄樹身,侃薔說:「這麼安靜的山,都是龍眼樹,我們只有在養蜂時節與採龍眼時才會進去,向山討食,汲取蜂蜜或摘下龍眼果粒,龍眼產業是很健康,山也是很健康的。」日升日落、晴天雨季的仙湖農場都有它的美,尤其是吹南風時,夕陽下可以看見台灣海峽在遠處攤陳,府城的高樓在反光的迷離裡,下雨天焙灶時,風吹來濃郁的氣味帶來的辨識與想像,都很豐富,甚至,記憶中,全家在守著一個溫熱的灶,龍眼乾的香盈滿寂靜的山夜,阿嬤整夜泡著茶….「山中歲月大多數都是迷人的!」侃薔說。
2.
焙龍眼過程中,親力親為的操作,一個人要承擔的勞力密度非常大,侃薔說:「把焙灶這件事做起來,讓我有一種很滿足的感覺。」獨自體驗整季翻焙的過程中的細節,侃薔描述:「專注望向焙窯,我的身體是插秧的姿勢,背對著群山,我的手臂的長度是一翻的距離,我的腳尖,是每一翻的分界線,眼前焙窯有四尺寬、六尺或八尺長,堆疊的深度有一尺半,然後,在這個立方體每一寸每一層翻焙的過程中,我用感官去意識手上承載的重量感、溫度,那是很細微的差異,但是,細微的差異可以辨覺手上龍眼果粒的深度與厚度,這是一個很難以形容的技術活,神行官止,無人可以替代,你只能自己來,才懂得焙龍眼時那種與天地融為一體的感情。焙龍眼乾要六天五夜,乾燥的過程很緩慢,焙火平均溫度40度,每一小時添火一次,共十灶,每天翻灶一次,通常第一天焙龍眼時,龍眼果含水量大,柴火燒起來時,與水氣凝結蘊蓄成一圈圈的煙緩緩上升,尤其是在暑雨中,煙燻是很迷人的氛圍。」
3.
「仙湖」兩字,若以拆字解析,有入山務農的「人」與「山」放伴,山坳的美景如湖「水」,「古」則是歷史,在山中歲月,順節令、順「月」旬而農作,侃薔說:「我要做的事,都涵括在這兩個字了。」農村生活裡,人與人是蠻接近的,你很忙,我來幫你,我需要幫忙時,有會直接求助於你,這就是放伴。天地也在放伴,龍眼樹長成,分享蜜糖給蜜蜂,蜜蜂讓人類取蜜,老一輩相信「討山、分食」的信仰,因此產生感恩與謝天的心,在山坡地做草時,遇到每一株閉鞘薑,因為它的長相形似土地公拐,農夫不會把它剁掉,那是對山神的一種感恩與敬畏。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