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7 台灣的市場:歷史、現代與可能性

烏托邦計畫:邁向美好城市的備忘錄

2022-01-2601:00:10

Available Platforms

市場是城市每日交易、商品流通的地方。
台灣的市場更是代表「庶民文化」活力的重要節點,讓我們一起回顧台灣歷史中的「市場」,與我們對於市場空間、環境設計的期許吧!

一、具體的市場建物出現以前⋯⋯

斯卡羅裡的交換:港口/各族群交易的地方(荷蘭、平埔族、客家、福佬、美國、中國、日本)
牛墟。早期農業社會的汽車交易中心、car show車展 XD

根據日治時期《臺灣私法》一書指出,「市場有兩種,一為普通市,是交易魚菜及日常用品的地方,另一種為牛墟,就是交易牛隻的地方」。

所謂普通市,指的是興起於後清領時期的露天式擔販市集及沿街常設店鋪,大多設置於交通頻繁的街衢城門及廟宇旁等附近的空地,且於日本領臺前就已存在數處。然而這些市集並無提供任何永久性遮陽蔽雨的設施,以至於食品暴露於陽光下,也無妥善的排水設施。

二、日治時代的台灣市場
總督府於1904年公布「公共衛生費整理規則」與「有關公共營造建築的管理基準」,正式將市場納入「公共營造建築物」範疇,開啟市場「公設化」的機制。
西元1922年公告〈市場規則〉、〈市場規則施行細則準則〉,規範市場建設條件、申請事項、物價管理等,讓市場的管理由各地方政府自行負責。

三、戰後的台灣市場
四、國外的市場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