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小说 新封神系列第一部 《魁光帶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03q35f2cqvg0946tdge26dq?m=comment
第10章 完成第一次練習
李方明突然感覺自己是一具周身能量流動的軀體,外境亦是如此,萬物輪廓之下,顯示內部的能量流動,這些外境能量分為五種屬性:色、聲、香、味、觸,相應的與自身內境的眼、耳、鼻、舌、身五種器官產生交互,這些對外感知器官形成的能量流,沿著內部傳導神經傳向心室之中,在這裡進行資訊匯總,形成外境世界在內境的全息重構,這裡叫做“一心”,也被稱為“意識”;意識在刹那間就可完成資訊匯總,再將匯總資訊傳送到“二心”,就叫“末那識”,在這裡進行資訊處理,決定是繼續執行還是拒絕,若是拒絕,就會給意識返回停止行動的命令,現實表現為不感興趣,若是繼續執行,末那識就會傳輸資訊到“三心”,也就是第八識阿賴耶識中,將這些資訊與所有儲存的種子因對比,看是否有類似經歷過程,若沒有,就借助於類似經驗過程,若有,就會調用所儲存的經驗過程,形成一個初始值,並將此初始值傳送給末那識,末那識結合當下外境與自身情況,形成適合當下的行動指令,再將這個行動指令傳送到意識之中,同時也將行動指令回傳給阿賴耶識進行儲存,對原有種子因進行反覆運算;意識將行動指令再分別傳送給眼、耳、鼻、舌、身,形成相應的動作;在調用種子因之時,阿賴耶識會接收外境靈力波,進行吸納或排斥,若是有相互吸納,就會調用被吸納的種子因,在向末那識傳送時,會同步向外發射靈力波,延續其中的因緣果報,若是相互排斥,則會作為新種子因存入識海,阿賴耶識中存儲的所有種子因,都是無記屬性存儲,沒有善惡的分別。
看著阿賴耶識的靈力波向外擴散的景象,李方明腦海突然湧起一股意識流,感覺這是要他記錄的內容,於是他睜開眼,拿起預備好的紙筆,借著燈光,將腦海中流過的意識流記錄如下:
一、因緣果報簡稱因果,即“前因、觸緣、成果、報償”
生老病死、富貴貧賤、病痛殘缺,等等人生境遇,皆是“事出有因、成因聚果”的過程,因此有“菩薩畏因、眾生畏果”之說,若能好好審思當下自己起心動念,自然慢慢就會改變未來命運的走向!時時刻刻反觀自己的起心動念,就會發覺己身存在的不足欠缺,如此才能真正修整不良習性、氣秉;否則,又要何人來提點自己不足呢?甚難矣!若有善緣來提點時,能真正聽進去的又有幾人呢?
對於往昔“因果”之說中,常將世間一切比作“虛幻”,讓一般人很難理解,人們每日所做、所言、所食、所穿、所觸,其中哪一項不是真實享用和真實感受呢?如此的“實相物質”又何來“虛幻”之說?其實所謂“虛幻”,是從另一個角度觀看生存過程,現今所有擁有的物質,哪一個可以永恆擁有或常伴左右?皆是在當下接觸中有所感受體悟,過後就成為一個過往的記憶,當時空久遠、事過境遷之後,也就成為一些模糊的追憶了!對每個人來說,每一次的實際經歷,當下是實相,但事後就成為一次虛幻過往,人人都有生老病死過程,歿度之後又能真正擁有什麼呢?所有生前擁有的“實相物質”,也都會轉手他人或是留傳子女了!
所謂“因果”,就是面對人生種種虛幻實相,雖已時過境遷,但所作所為產生的後果,必要自己親身面對償受、一一完消!所謂“冤親債主”,就是每個人過往經歷中,沒有圓滿成全、甚至有強大怨念的人,這些現實或者累世中的“仇家”(歿度後的亡靈),無法宣洩怨恨,就跟隨在造冤者身旁伺機報復;同時每個人也可能是他人的冤親債主,彼此因緣層迭牽纏,又何來清淨修持的時候?人的氣秉、習性起現時,多是情緒失控、身口心業齊犯之際,不良因緣由此開始;若無法圓滿,就會繼續迭加累積於下次因緣和合之時,再統一結算,如此不斷迴圈疊加,每個人都想有個真正的完消,但卻不知是何世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實現了!其實,每個人每一次的起心動念,就是在抉擇“如何面對自己過往因緣”的時刻,是圓滿層次、是平心靜氣層次、是隨順因緣層次、是惡孽加倍層次,都取決於自己當下的起心動念,而當下的抉擇,關乎未來的結果,思想不同、抉擇不同,自然結果也就會不同了!
明白“因果”原理後,自然就不會怪這怪那、怪外在的人事物了!“風動、幡動,吾心不動即可;風靜、幡止,若吾心大動,又如何阻止呢?”細細體悟,必有所得!有此人生體悟,才能真正入于修持境地;否則人世間紛紛擾擾,足以讓每個人困擾不已,只是流于表面修持,必然無法真正進入修持實境!每個人因緣、習性不同,所面對的因果業報不同,縱使千經萬典,也無法完全含括解惑,其實不論是否入于修持,每個人都需要真實內觀審思,體悟起心動念由何而來,方能轉化自己不足欠缺之處!否則所謂修持,只是在做做樣子,口出惡言的、依舊口出惡言,心起五毒恐懼的、依舊是五毒恐懼,身為欺瞞拐騙的、依舊在欺瞞拐騙,修持與日常生活毫不相關、難以相融,又怎麼會有提升呢?
二、因緣示現
什麼是自身的“因緣示現”?每個人宿世累積不同,由此就會呈現出不同秉性,再融合不同生活環境,形成種種習慣,有者堅毅、有者溫和,有者急驚風、有者慢郎中,有者大而化之、有者細膩多思,這些習性天生而成,絲毫無法勉強,更無法由外力來改變,所以,只需反觀自身習性,就能明白自己是何種因緣示現了!
所謂“修持”,是自己修整內在心性,轉化其中不良習性,這是深入八識含藏的修整,淨化自我靈性的基本。人們常認為,知道一些經典理諦就是修持,其實這僅是口頭知道,往往遇事時,就會爆發自己的不良習性,此時就是“因緣示現”之時,被固化思維中的“我執無明”影響自身判斷,此時,內心能否保持平日修習時的風平浪靜、如如不動呢?能否在因緣示現時將我執無明逐漸平息呢?怕是很難辦到了!修持日久,考磨也是不斷,道考、魔考、財考、情考、人我是非考、五毒心境考等,會一一浮現,在這些因緣示現之時,自己能否覺察反思此時內在心境,與初入修持時有何差異?遇到難關時,是否依舊勇猛精進向前?
世間因緣千變萬幻,今日如此,明日又會呈現另一個樣子,有善有惡、有好有壞,遇到不同境遇,自己是受因緣外境和習性的影響,還是發現轉化自己的欠缺不足、提升智慧,最終看破世間種種虛幻實相呢?未來是何種結果,都是取決於平日修持用功如何;若能在外在因緣示現,五毒心境(貪嗔癡慢疑)浮現之際,轉化自身不良心態和習性,保持心境平和,才算真正跨入了修持門檻!
只有遇事方知一個人的能耐,一般人只是在學習“經典知識”而已,甚難真正深入理解,轉化成為智慧;這並非只是傳承者的問題,而是任何人深入探究自己內在習性,本來就不是簡單的事,必須能真正痛下苦功,才能夠發現自身不良習性,這是無法用言語知識傳承,就能達到的意境,必須在生命歷程的體驗中,真正體悟到生命的短促、無常的無奈,感受世間虛幻實相的種種因緣,明白生存只是一個短暫過場,地冥星並非長久居住之地,若有以上種種深刻體悟,才算是真正修持入門!
若是以為擁有的一切真實不虛、千真萬確,又如何能真正放下、勘破世間實相呢?只是口說“放下”,心中萬般不舍,那麼因緣示現之際,就會大大考磨自己內心,平添無盡痛苦!人終有一日歿度離世,現今所看到所擁有的一切,都會成為過往雲煙,萬般喜好帶不走一絲一毫,若有如此體悟,勢必會在自己有限時光中,將遺憾之事盡力完成,不留一絲執念;進入真修實行,會在生活每一天的點滴之中,修整不良習性,圓滿每一段因緣。
五毒情緒起時,天地運行依舊,但己身心境已無法平靜,必要學會從宏觀角度看待問題,在微觀角度看待內在心境,自然種種外來因緣示現、內在五毒起現時,都能一一化消!有了以上認知、體悟,才能減少自我固化,化解煩惱。人生誰無煩惱?誰無我執?只是多少而已!若是進入宗教修持,卻一直沉淪於因緣果報迴圈之中,難以了脫我執無明,常常身處煩惱之中,又如何勘破人生種種虛幻呢?豈不白白虛度了寶貴時光!
自出生之後,人即開始一步步邁向歿度,世間無未死之人、未病之人、未老之人,此乃天地運行之常態,現今擁有的一切物質、情感、情緒等等,都會隨著時光流逝而消逝,但個人執念是否會隨著修持而放下?這就很難說了,若是執念難化,那麼今生未了之緣,就會留待下世續緣,生生世世彼此糾纏,又如何有解脫放下之日呢?好好思惟,天地人生、因緣果報的迴圈,絲絲入扣、層層迭迭,讓人難清難明!這就是因果,即是規則、也是局限,是人類在地球輪回的軌道!
三、天地人神都要遵循因果公律
因果公律迴圈不息,大寰天地一切神祇(qí)仙佛、人類、動物乃至萬物蒼生,均由昊天所掌理,皆承受上蒼嚴謹的律法所規制,沒有絲毫漏洞可乘。聖佛神祇無不以蒼生為念、以慈悲為懷,尤其派任各界駐守的神靈,更以保護一方鄰里子民為己任,因此,當自己子民陷於困厄當中,即是地方神祇發揮濟渡、教化功能的時刻。一般的神祇濟化眾生苦難,皆會有顯著成效;但在教育方面,大多都是缺乏足夠的資糧與智慧,教育往往也會像濟世渡民一樣,變成短暫的拔苦動作。
人在生存過程中,有者得意順心、有者命運乖舛,然而又有幾人可通徹命運截然不同的原因呢?其實這都是承受自身累世因果而已,一般人遭逢逆境不順之時,就會尋求仙佛神靈的護佑,甚至一股腦的,將自身困厄拋給仙佛作主,卻從不問不順遂的原因,這是自己不明白,當下困境皆是因為往昔自造因果迴圈所致,是自身累世承秉的不良含因沒有化消才造成的;如此只靠仙佛護佑拔苦,只作表面功夫,不求根本解決,難以一勞永逸,往往在仙佛拔苦過後不久,依然再犯,這就是冤親債主念念不忘累世怨恨,身為亡靈後在冥界暗不見天日,但苦苦忍受不肯投胎轉世,甚至忍受地獄刑罰,不願接受地藏古佛勸化,一心只求有仇必報,如此陰陽難以兩利,冤冤相報又何時可休?難道僅有親身受報一途,才可了累世冤業嗎?如何將冤債來轉化,陰陽皆有可成就之契機,正考驗著當下所有寺廟宮堂中,神佛與辦事人員的智慧。
明白了天地人神之間的微妙關係,無非是希望能陰陽兩利,化消彼此以往的冤業,以和平方式來作圓融,做到受冤者、造冤者、神佛三方圓滿,方方皆贏的局面,否則一直怨念不休,冤冤相報何時可了!
“今日至此,吾退矣!”腦海中有一道意念,李方明知道課程結束了,在腦海中三叩九拜謝過地藏王菩薩恩師,然後放下筆,看著窗外,又到了深夜,他又看了一遍文章,感覺很是古怪,難道這就是扶鸞嗎?但是他回味文中深意,感覺自己以前從未接觸過這樣的概念,因果在一篇文章中闡釋的清清楚楚,一點都沒有平常人們說的“迷信”場景,越想就越得是這樣,他想:“明日向禪師彙報一下,看看這是什麼情況。”
後記:因果簡單的說,是“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或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是不明其理,當今時代很容易就會造成善緣善事成惡報,明白因果之理,才能有轉變的契機,而解開因果的鑰匙,就在“起心動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