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投綁大選
最後一個題目啦!終於趕在公投前趕出來。廢話不多說,真男人就是要簡單質白的突入主題,今天來說說公投綁大選吧!
主文
國民黨立委江啟臣領銜提出「你是否同意公民投票案公告成立後一個月起至六個月內,若該期間內有全國性選舉時,公民投票應與該選舉同日舉行?」
在講公投綁大選以前,先來看看公投到底是什麼
公投到底是什麼
公投其實就是人民創制以及複決權的展現。
創制權就是指人民取代議會制定法規,透過投票方式創設中央或地方的法規。像是之前的定下同婚專法、反對核食進口都屬於創制
複決權是指當人民反對立法機關或制憲機關通過的法律案時,以投票方式決定該法案是否作為法律或憲法。而複決就比較複雜了,像是上次的以核養綠公投案就屬於複決,來廢除礦業法
誰可以投公投
依規定國民須年滿18歲、未受監護宣告,並在各直轄市、縣(市)繼續居住6個月以上,才符合公民投票投票權人的資格。
公投怎樣算成案,怎樣算通過呢?
1. 公民投票的提案:公民投票提案人人數,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之選舉人總數1/10000以上,並經中央選舉委員會審核通過。
2. 公民投票的連署:連署人數應達提案時最近一次總統、副總統選舉之選舉人總數1.5%以上。
3. 行政院提出經立法院同意交付公民投票之重大政策創制或複決案或立法院提出之依憲法之複決案以及交付公民投票之重大政策創制或複決案不適用以上規定。
4. 公民投票的結果:有效同意票超過不同意票,且有效同意票達全國、直轄市、縣 (市) 投票權人總數1/4以上,
但我們的公投法,一開始其實不長這樣喔。為什麼會有這個公投案呢?
這可以追朔回2003年,當時通過的公投法其實和這次公投綁大選是類似的。就是宣布成案後的一到六個月進行公投。並且如果有全國性投票就必須一起執行。
然而當時卻因為投票門檻的問題而引發了不少爭議。當時的通過門檻是投票率需要達到50%,同意票要超過50%才能通過成案,門檻實在過高,這也讓大量的公投因無法通過門檻。這也被稱為所謂的鳥籠公投。所以立法院也在2017年把提案、通過門檻下修。只要25%的投票率,且同意票數多於不同意就算通過。此舉就開啟了大公投時代,
民進黨為了處理投票混亂的問題,2019年6月18日,立法院通過修正公投法部分條文,決定從2021年起每兩年舉行一次公投,並將公投日定為8月的第四個星期六,讓公投與大選脫鉤。
但這時候國民黨就質疑了,這只是民進黨為了避免公投失利的慘狀再次上演,所做出的卑劣之策。所以提出了公投綁大選的公投
支持公投綁大選的理由
1. 提高投票率,讓公投能順利過關
當初會讓公投可以綁大選的原因是基本上大多數人還是會選擇回去投票,讓大家可以在大選時一起把公投案一起投一頭似乎也是美事一樁。若是只辦理公投,那可能就無法吸引這麼多人回去投票,投票率也會因此降低。
這邊國民黨就有提出一個公投的例子了。2008年11月,高雄舉辦了一個沒有綁大選的公投,這個公投是針對「降低國中小班級人數」的公投案。這項公投案同意人數高達90%喔!但還是沒過,因為投票率只有6%就沒有通過。這就等於那些不性感,不具討論鍍的一些公投議題都會無法通過。又回到了當初鳥籠公投的狀況
而且不光是國民黨的論述,其實也有蠻多同意這個公投的聲音表示,公投若是不綁大選會導致多數的北棲人士無法回家投票。像林北祝在台北,回個高雄動輒就是三千塊,我真的受不了啊。
2. 大幅降低行政成本
要知道選舉也是蠻勞民傷財的,若是要單獨辦理一個全國性的公民投票,是會需要花費8億57000元的,但若是合併辦理經費僅需1億4500萬,我為國家省預算,何樂而不為呢?
另外在這邊,真的要Shout out to每一位協助選務的公務人員以及警察同仁。要知道他們需要為了這些公投忍受無數的加班、不能休假、就為了讓每一張選票送到各地的投票所,成為我們發聲的意願最佳窗口。感謝你們
3. 促進多元討論
目前台灣的許多議題都是偏向是兩岸政策,畢竟最大的敵人就在對岸。這時候就要想起艾連所說過的話。如果把對面的敵人全部殺光的話…….。
好啦,不是。主要還是因為台灣大多都在吵兩岸之間的問題,而導致很多的議題是會被忽略的。而公投綁大選就可以讓政治人物加入討論,讓這些議題被人民所看見所討論,像是來豬、三接、核四等等的議題都非常的重要,而綁大選後就可以讓政治人物們去進行表態,這也可以讓大家去評估,自己想投的候選人支持哪些政策這樣
反對公投綁大選的理由
(1)公投綁大選出現許多亂象
2018年時,九合一公職選舉加上大量的公投
1. 選務人員要早上五點出門準備,隔天清晨三點才結束。
2. 投票時限前無法完成投票,導致大家邊投票邊看開票的狀況。
3. 投票過於耗時,大家要排上兩個小時才能排到
4. 資訊量過大,大家會卡在投票櫃長達半小時(這邊需要嘴一下,沒做功課麻煩不要來投票,沒有人在投票櫃才在看要投什麼的啦)
(2)公投綁大選更容易造成政黨動員
其實反對方和正方也是踩著相同立場的,都希望促進良好公民參予,但若是綁了大選容易變成政黨動員。這件事情可以在2018年時看見,那時候在各式的Line群都有在傳一些公投的小抄阿、支持某某黨要怎麼投阿。導致大家都只針對政黨去投票,而忽略的事情本身的含意。
反對方認為,應該把討論事(公投)、討論人(選舉)分開來辦理,讓大家可以更理性的去討論。而且如果在非大選時,各縣市長並沒有選舉的壓力,就更能為自己支持的事物表態,不用和黨中央相符。
(3)公投主文內的成案時間到投票時間過短,民眾沒有足夠時間討論
這件事情蠻重要的,因為主文內表示公投成案一個月到六個月就要進行投票,速度未免太快,大家要討論,要公聽、辯論會根本沒有時間。所以他們也認為主文中提到的:公告成立後一個月起至六個月內,若該期間內有全國性選舉時可以綁大選這件事情是不恰當的。
國外怎麼做
我們以萬事皆可投票的瑞士來說好了
瑞士的公投非常有趣,每年會舉辦四次的公投,且為了讓負擔減輕,一次只會有四的案子,主要可以分為三種公投,分別是公民動議、選擇性公投、強制性公投。
所謂的「公民動議」是針對增修憲法條文來進行投票,僅需要2%人數同意即可提案,並只要在一年半內收集到十萬份的聯署即可提案。從這邊就可以看到其實非常非常的長喔,這也讓大家有充分討論的過程。而在通過連屬後,會經由內閣分析和國會評估後即可付諸公投。基本上不太會出現否決的狀況,但內閣們會提出公投會造成的改變以及分析性的看法供民眾參考
而「選擇性公投」是讓民眾能有機會否決立法部門通過的法案和國際條約。只要在法案或條約通過的100天之內收集到5萬份連署,就能啟動選擇性公投,透過全國人民投票,決定是否駁回立法。
這兩種公投,都只需要同意票較多即算通過,沒有票數門檻限制。只有最後一個強制性公投,這算是重大的公投事項,像是針對瑞士聯邦憲政進行大修,則需要過半的州和選民同時同意才算通過。並且瑞士還可以透過郵寄、電子的方式來進行投票,非常方便。
目前瑞士公投時程已排到2037年,剛剛有提過,瑞士無論大小事都可公投,像是提升自行車的法定地位、推動公平食物以及捍衛食品主權,甚至是兵役相關的議題或是加入歐盟與否都可以拿出來討論。
身為瑞士公民的考夫曼就有提到,「即使公投結果不如己意,多數人並不會因此感到沮喪或無力,重要的是引發討論的過程,」這也是我覺得公投超級重要的一點。讓大家討論吧,讓這些議題可以被看到可以被重視。並且如果你的公投案被否決了,你可以在提一次,當然也不用擔心背葛公投議成。過分勞師動眾,人民自然不會去連署支持。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