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集整理了一些IG的球迷提問,讓我們比較有感觸的是「摸毛哨」這件事。
父子騎驢的寓言故事大家都熟,現在台灣的籃球裁判就有點陷入這種困境,不曉得在尺度邊緣的該不該吹,所以現在裁判們的兩難就在這,「要維持比賽的流暢性」就有可能要承擔「漏哨」或是「衝突的風險」。
說到最後跟選手一樣,裁判的心理素質才是關鍵,手機網路影片就像放大鏡無時無刻檢視,哨音一響就要面對場上球員的抱怨、場下教練的抗議、場邊觀眾的噓聲、場外球迷的批評。
想想,林錦龍老師跟一些中生代裁判還願意來當這個活箭靶,是因為他們還帶著一些理想,希望建立制度性的改革。
本集聽點:
⦁ 針對教練的吹判有土洋雙標嗎?先天因素就有差
⦁ 裁判公認最難吹的主場
⦁ 很多教練場上好生氣但場下好客氣
⦁ 摸毛哨的近因:多吹沒事、少吹我倒楣
⦁ 台灣裁判的主要兩大來源
⦁ PLG裁判有人是Google員工,還來吹比賽真的是熱愛籃球
⦁ 裁判跟球員教練可以有私交嗎
⦁ 本季技術犯規的累計罰則,是哪一個教練建議要有的
🎤本集主持群:主播王博麟、青年創投家Henry Liu、籃球情報官Tony Lin
📮商業合作請洽:plg4friends@gmail.com
📣P.S.📣
能給個機會追蹤球場第一排IG嗎?
如果覺得不好玩再退也沒關係呀🙏🏻
https://www.instagram.com/podcast4pl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