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晉三遭刺現場是三叉路口,注定了人流管制的困難
凶嫌山上徹也故意不參加前一場實名活動
是安全過濾網下的漏網之魚
.
不出狀況的維安,背後是妥協
可能是取消活動、換地點,或現場調整
.
現場防護只是看得見的維安
事前的威脅評估+先遺偵察
這些情報作為是看不見的維安,更是關鍵
.
?本集重點
(00:01:05)SP、BG,維安的任務內容是什麼?不是維護治安,是維護老闆的安全
(00:08:05)帥氣的保鑣特勤們只是表面,維安的最核心是在任務前的威脅評估作業
卡在要員、民眾、媒體,和刺客之間的SP們,處處被嫌處處被討厭,是多麼的有苦說不出?
(00:21:02)維安的縝密度端看燒錢的多寡,全球最危險的美國總統維安經費也驚人。甚至遭遇危險還有一整個部隊衝出來作戰
(00:32:21)SP最怕人才流動,不只默契要重培養,新人也算一種風險。新科技新武器的新威脅,迫使反制方式持續更新,但最有效的方式還是情蒐和嚇阻
.
主持人 : 徐宇威(聯合報軍事記者)
來賓:趙武靈(軍事專欄作家)
.
?推薦閱讀
和平呆?安倍晉三遇刺 維安警覺低、反應慢半拍被檢討
https://reurl.cc/9GMkVa
候選人隨扈要顧的眉角多 安倍之死讓他們繃更緊
https://bit.ly/3OmKMBt
.
|聯合報數位版 https://bit.ly/31R93tE
|訂閱支持好內容 https://bit.ly/3sOvTxL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join/vipudn
.
聯合報系著作權所有©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