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餵母乳有助於嬰幼兒及媽媽本身的健康,母乳是寶寶天然環保的食物。但餵母奶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支持母乳哺育是共同責任,營造友善哺乳環境的溫暖鏈環環相扣,包括國家政策(制定保護及支持政策)、衛生系統(如母嬰親善醫療院所、相關專業提供正確的知識)、工作場所(如育嬰留職停薪津貼、友善職場哺乳環境)、社區支持團體、還有家人支持等共同努力推動母乳哺育。為達成保護、促進及支持母乳哺育,國際母乳哺育行動聯盟(WABA)將每年8月第1週訂為國際母乳週,今年(2022)宣導主題為「加速母乳哺育行動:從教育與支持」。因此,大家都有責任共同努力推動母乳哺育。
Q1:我們都知道餵母乳的好處,剛生完的新手媽媽要如何成功哺乳呢?最重要的因素是什麼?
A:「家人支持」是哺乳成功最重要一環,根據研究,家庭重要成員會影響媽媽對餵母奶的想法,若嬰兒的父親或外祖母支持餵母乳,産後前幾週純母乳率高。伴侶支持餵母乳一起參與産前教育,純母乳哺育意願提升32%。在2018年台灣母乳哺育率調查,哺乳期間最希望獲得1.家人給我精神支持、2.家人能幫忙照顧嬰兒、3.有人教我如何哺乳。顯示「家人支持」是哺乳媽媽最需要的,而第三名「有人教我如何哺乳」~請交給專業衛教師的來教導。本市目前有12家母嬰親善醫療院所,會有產前衛教,有提供哺餵母乳相關知識,有關母乳哺育6個主題:
1.寶寶出生後立即親子肌膚接觸~當媽媽把神奇生命抱在懷裡的那一刻,世界將會變得更豐富,有助於母子情感緊密連結。
2.依嬰兒生理需求餵奶~觀察寶寶生理表現,了解並尊重寶寶的需求。
3.瞭解乳汁如何製造、如何做會減少分泌~破除奶水不足的迷思。
4.練習如何抱嬰兒餵奶的各種姿勢,準爸爸可以在旁協助觀察,強力推薦一定要練習躺餵姿勢,能讓產後媽媽肩頸腰背比較輕鬆不痠痛。
5.24小時親子同室的重要性~給寶寶安全感以適應離開子宮後的新環境,親子同室像是父母實習班-在專業醫療人員協助下,讓媽媽與神隊友能較得心應手照顧寶寶,知道如何觀察評估,需要求救時知道資源在哪裡?減少了新手爸媽無所適從的衝擊。
6.針對餵奶後會遇到脹奶及乳房腫脹處理。
Q:在營養方面,最近很夯的維生素D與人體免疫也習習相關,對於孕婦需要如何補充?
A:依據106-108年「懷孕婦女營養狀況追蹤調查」結果,我國20歲以上懷孕婦女之維生素D缺乏的比率為30.2%,其中,孕婦曝曬日光的情形,每日不曾或很少(時間不到20分鐘)的比率達6成。然而,維生素D是懷孕期間不可缺少的關鍵營養素之一,而且有助於胎兒骨骼及牙齒健康的發育,因此,衛生局在這邊向民眾宣導如何正確補充維生素D的觀念,希望孕媽咪們都能了解,並攝取足夠的維生素D。一般孕媽咪常見的4大問題:
1. 維生素D缺乏對媽媽及寶寶有什麼風險嗎?
維生素D主要功能為調控體內鈣與磷的平衡,可以促進人體骨骼代謝與健康的重要因子,也是胎兒骨骼、牙齒及生長發育之關鍵營養素,若懷孕期間維生素D嚴重缺乏,可能引發成人骨軟化症及嬰幼兒佝僂症等風險。
2. 曬太陽維生素D就足夠嗎?
維生素D主要是經由皮膚暴露陽光下而產生的,而且隨陽光強度、季節、緯度、皮膚色素、使用防曬產品及衣物覆蓋面積多寡而有不同,故建議不塗抹防曬產品及適度透風的情況下,避開上午10點至下午2點間的日光直射時段,建議每週2-3次,每次10-20分鐘的適當日曬,以獲取維生素D。
3. 透過飲食可以攝取維生素D嗎?
如果無法透過日曬獲取維生素D,依「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建議,維生素D每日建議攝取量為10微克,懷孕期間孕媽咪應攝取足夠維生素D,建議在日常飲食中攝取,如魚類、雞蛋、強化維生素D之乳製品外,並搭配充足鈣質的攝取,才能擁有健康的骨骼,同時讓胎兒的骨骼正常健康的發育。
4. 維生素D過度補充有風險嗎?
維生素D屬於脂溶性維生素,有助於胎兒的骨骼及牙齒健康發育,建議透過日曬及飲食適度補充即可。如果大量使用補充劑,並同時過量攝取維生素D含量高的食物,造成體內累積過多而有維生素D中毒的現象,其主要症狀為高鈣血症,並有多尿、異常口渴及高尿鈣等情形,產生腎臟、血管、心臟、肺臟等軟組織的轉移性鈣化,影響到自身的健康。日曬及飲食是補充維生素D的不二法門,若在日常生活有攝取不足情形,必要時可諮詢營養師或在醫師處方指導下,補充孕婦專用的營養補充品。
準爸媽們如有孕期營養或孕產婦照護相關問題,可至國民健康署健康九九+網站-孕媽咪好孕館,或是孕產婦關懷網站查詢相關資訊,也可以撥打孕產婦關懷諮詢專線0800-870-870(國語諧音:抱緊您,抱緊您),將有專業人員解答及主動致電回復,歡迎準爸媽們多加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