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6地方文史的信使──灣裡萬年文史推廣學會

南喃自語

2022-10-1300:37:42

Available Platforms

第六集南喃自語節目,邀請到灣裡萬年文史推廣學會的潘文欽總幹事,來和大家分享灣裡萬年文史學會的成立背景與一些有趣的故事。
 
學會成立原因
2016年成立,主要推動小旅行和社區活動辦理。因為萬年殿所舉辦活動較簡便,無法形成返鄉駐足點,故力推社區文化在地活動,起初有20多位夥伴協助,但大型活動需要人力多,為王爺服務的志工只有在過年相聚,因此成立社團,以協助萬年殿為主,辦理培訓課程,並提供經費補助。

社區志工社團,上層自掏腰包,舉辦多項社區比賽,也和弱勢團體互動,同時搭配政府計畫申請經費。

志工的誘因
志工通常在乎對自己的價值定位,在社群中有興趣意義的事才會繼續。

近年政府有社區計畫,將設置故事巷,其中馬賽克老照片等佈置,是志工自發性來假日班學習並協助計畫,需要對社區有熱忱,不然難以堅持,又因為並非商業型社團,屬於完全無償的行為。未來也在朝經濟自主發展,希望讓社團有自己的經費,吸引沒有經濟基礎的年輕人。

地方廟宇間的互動
宗教信仰在灣裡社區是根深蒂固的,社區內就有70間以上,9里也各有角頭廟,萬年殿則屬統籌,角頭廟要出遠門需要稟告萬年殿,出事才知道如何協助,未告知就沒有管轄力量。

除道教外尚有鸞教誦經團,精隨在教化人心,還有以文為主的文昌,以學生較多。每間廟都有各自的故事,超峯寺,唯一拜女生的廟—觀音菩薩,過去地理位置溼氣重,曾有瘟疫及不明火源,神明無法處理,就建議去大岡山超峯寺聘請觀音菩薩,也真的平息災難,事後主神願意讓出主座,讓居民祭拜觀音。

傳承及推廣
都是社區的東西,希望透過不一樣型態的推廣,讓大家看見,而且灣里不管人文地理本來就都非常特別。

學會經費不足,辦一場活動可以,支付每個月薪資無法,連聚集場地都沒有,目前都是借用活動中心做為臨時辦公室,有場地租金等開銷。目前在活動辦理的盈餘歸給學會,期望未來可以支付講師費等常態支出。

但志工性質社團,不希望讓大家壓力太大,營利的話就會有不同思考。

地方特色小旅行
小旅行任務的開始是因為這個推廣社區的好辦法沒有人做,過程中也思考廟宇文化外的其他可能,經過計畫盤點發現如二仁溪、田園等生態,古早味特色料理,都能放進小旅行,希望讓活動內容更加豐富,及不同元素讓人瞭解這裡。如挖地瓜活動,是機場附近剩下的田園,還有在耕作但沒有年輕人,85%老年人,做不出精緻農業,都是地瓜玉米等簡單的農產品,自己種自己賣。透過活動辦理能更深入地區,知道問題,及怎麼運用資源等。

疫情前辦理456走讀文化,以地形連結鯤鯓喜樹灣裡,是由於鯤喜灣涵蓋人文歷史及通婚、通商、通人的交流,三地連結緊密性高,藉由小旅行讓遊客可以理解大區域,因為學會成立灣裡,任務卻不只有灣裡。

古都木偶戲劇團
和不同形式團體合作,因為協助公所文化社區營造計畫,以喜樹龜醮文化為劇本,經幹部群開會,讓志工7人去學習操作、走台步和口語,從過去觀看到實際接觸,活動結束後,還是常互相調侃,凝聚了大家的情感。

不同社群有不同風格,文史學會走的是學習不同技能的風格,像是竹編、折氣球等等,學會平常看的到卻不會去學的技能,這些技能和資源,也增加了小旅行的可能性。

長期目標
希望年輕人進駐,但青年需要工作、社會經驗,和個人目標,社團要給這麼多東西是不容易的,故目前志工集中在5、60歲,有經濟基礎又願意花時間付出。

想讓青年有興趣,勢必需要提供資金,以及未來相關的規劃,而社區的開發和規劃可以等的,年輕人卻等不起,因為時間就是他們的優勢,可以累積經驗和財富,如果沒有發展性就會虛耗光陰。目前持續在嘗試,像是多元計畫的開發,找尋讓年輕人發揮所長的舞台。當然志工若真有人要學,年紀並非問題,歡迎各年齡層來加入。

志工社團大多開辦在假日,不耽誤志工們工作,也表示志工都是捨棄假日休息的時間為社區服務,做為總幹事,能做的就是把福利搞好,已經沒領薪水還做這麼久,總要有一些慰藉,未來也會繼續加強,就算志工隊社區有熱情,還是要補貼車馬費等。

南的一見──二仁溪
流竹/放竹:二仁溪在日治時期是關廟內門等放竹的水域,陸路開闢不佳,故以水路運竹,一直到達茄萣白砂崙屋出海口,那裡連結灣裡茄萣的竹橋也是以此搭建。
信仰:光復後作醮,因為日治時期被調去當軍伕的人很多,活著回來的都會特別感謝他的信仰,故以平安歸來之平安醮為第一醮,地點就在二仁溪。
產業:廢五金,偏僻貧窮的村莊開始經濟發展,但是過程清倒廢棄物汙染二仁溪,造成生態浩劫—橘紅色的陰陽海,所捕撈之漁業難以保證流向,故環境教育人人有關連。相關環保協會花了25年整治,如今有彈塗魚和紅樹林,可以做為觀光。
所以二仁溪和當地人文歷史非常有關連,夕陽下的溪水風景也非常漂亮。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