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寶藏經》卷二 孝心感天
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時,曾為比丘們講述了一個孝順長者子的故事:過去,在印度波羅奈國流傳著一個陋習─當父母年老時,就將他們活埋,以節省食糧來養活子息。時間一久,竟成了這個國家的法律規定。
波羅奈國中有一位長者的兒子,十分孝順,因此,對國內有這樣一條法律實在不能認同,總希望有一天能夠導正它。
歲月不饒人,長者逐漸老邁了,兒子為了孝順父親,便偷偷在地下建了一座密室,將父親藏在裡面,每天以上好的飲食供養父親。他這份孝心,感動了天神現身前來協助。天神手中拿了一卷紙,來到波羅奈國王的面前,對國王說:「這張紙上有四個問題,如果七日內能夠解答出來,我就擁護你和你的國家;如果答不出來,我就把你的頭劈成七塊!」說完,就立刻消失了。國王緊急召集群臣共同商議,然而,大家望著紙上的四個難題,絞盡腦汁卻還是束手無策,期限一天天的逼近,國王急如熱鍋上的螞蟻。於是,將問題昭告天下,凡是能夠找到解答的人,就能得到最大的獎勵:「不論什麼要求,國王都答應他。」
天神到底給了國王什麼難題呢?「什麼是最大的財富?」「什麼是最大的快樂?」「什麼是第一美味?」「什麼最長壽?」
長者子見到這四個問題,立即跑回家詢問密室中的父親,果然,長者一一給了圓滿的答案:「信用是最大的財富。」「修行正法是最大的快樂。」「誠實語是第一美味。」「法身慧命最為長壽。」
長者子向國王稟告這些解答,於是國王順利通過了天神的考驗,國王高興極了。便問長者子:「這些答案是你自己想的嗎?還是誰教你的呢?」長者子回答:「是我父親教導的。」國王非常詫異:「你父親?他不是已經很老了嗎?他現在在那裡?」「請大王饒恕,我的父親確實已經老了,而我違反國法,私自將他藏在家中的密室。」長者子接著說:「大王,父母對我們的深恩,如天地一般:十月懷胎、辛苦的撫養長大、還要教育一切為人處事的道理,才能成就今天的我們。縱使有人能左肩擔父、右肩擔母,行走一百年,並且無微不至的事奉、供養,這樣做,都還無法報答父母的深恩啊……!大王,我別無所求,只希望大王能廢除『活埋年老父母』這條法律。」當然,波羅奈王必須遵守諾言,答應長者子一切的要求。而事實上,國王也深受感動,不僅廢除這條法律,還增加另一條法律:「凡是不孝順父母的人,將治以重罪。」
佛陀對比丘們說:「能夠孝養、恭敬父母,即是孝養、恭敬一切佛及賢聖,這是非常殊勝可貴的。」佛陀接著說:「當時的長者子就是我,由於當時能夠去除不孝的陋習,更成就孝順的法律,這份功德福報,也就是今日成佛的資糧!」比丘們聽了都讚歎不已,紛紛發心效尤。
這個故事說明「孝道」
古今中外,無論任何宗教都是提倡孝道的。父母養育子女,終其一生,心念都繫在兒女身上,這種恩情是用盡一生的生命也無法報達的。
在生生世世的輪迴中,無量眾生都曾經是我們的父母,所以我們應將這感恩的心,推及一切眾生,人人皆能如此,這個世界必定更詳和。
另外這個故事裡天神提出四個問題,我們也來探討一下
什麼是最大的財富、快樂、第一美味、最長壽,每個人的衡量標準都不一樣,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立場不同,價值觀不同,所得出的結果,自然也就迥然各異
「什麼是最大的財富?」對生病的人,身體健康是最大財富,對於追求理想的人,希望是最大的財富、無欲、智慧、平安、金錢、知識、權利
故事裡長者說「信用」是最大財富?因「信用無價」,孔子:「人而無信 不知其可」,人一但信用破產,想要有成就是很困難。經商需要有信用,生意才會興隆,做事講信用,才不會投機取巧,為人處事有信用,就會得到支援,那就是財富。
「什麼是最大的快樂?」-家庭有缺失的人,美滿幸福是最大的快樂、貧窮的人有錢就是快樂,根據密西根大學研究部門提出的一份報告指出,金錢的3種常見觀點如下:一、人最擔憂的事物:金錢。二、最讓人快樂的事物:金錢。三、最讓人不快樂的事物:金錢。不知足的人即使很富有,也不會很快樂。曾看過一篇文章說1、住院部沒有家人。2、監獄裡沒有親人。3、家裡沒有啃老族。4、父母健康,孩子爭氣。5、自己發奮,事業有成。看起來簡單,可有時就是不順心
故事裡說「修行正法」,有正確的人生觀,當遇到順逆境時,知因識果,就能離苦得樂。
「什麼是第一美味?」一般人會想是美食,但食物的美味因人而異,有人喜歡辣,有人喜歡甜、鹹、酸,算不上美味。
故事裡「誠實」是第一美味,誠實面對自己內心起心動念、外在六塵事情,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在因緣具足時就能得到美味的果實。
「什麼最長壽?」大家會想烏龜很長壽或是百年的老人或世界的長壽村等,世間萬物皆為因緣和合而有,有生必有滅,在有限的生命中,渴望長壽,無異是捨本逐末。因為人生於世,百歲光陰一剎那。何況「人間富貴花間露,世上功名水上漚」,功名富貴,誰能久享?
故事裡說「法身慧命」是眾生本具的佛性。原生佛體同,聖凡無二,靈明覺照,清淨無染。眾生迷而不覺,佛性就隱而不現。楞嚴經說:「眾生迷悶,背覺合塵,故發塵勞,有世間相。」我們學佛要親近善知識,見聞學習佛的正法;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使本具的法身慧命,得以覺醒。因而萌智慧芽,開智慧花,結智慧的果實。以佛法來淨化身心,淨化世界,成就道業!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