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苦中解脫10

禪心世界

2022-09-2800:09:51

Available Platforms

上集談到「怨憎會苦」今天談
八苦中,最後一個是五陰熾盛苦。人可分為精神與物質兩大部分。精神是指心的活動,歸納為受、想、行、識四種心理狀態,這是屬於心法。物質是指身體,可分為地、水、火、風四大,亦即色法。色、受、想、行、識合稱五陰。
我們的身體是由地水火風四大所組成,如頭髮、指甲、骨頭為固體型態,屬於地大;身上的水分,如唾液、小便、血液,屬於水大;身上的熱量屬於火大;出入息屬於風大。所以說身體是四大假合,隨因緣聚合的假有。但是,眾生認取這四大假合的色身為真實,因而產生了執著,認為這個就是「我」,起了我執、我所,就是眾生境界。一旦產生我執、我所,就開始分別、計度,起種種煩惱,讓身心不得自在,這在佛法來講,就稱為五陰境界、五蘊境界。
「五陰」又稱為「五蘊」,「蘊」是積聚的意思,表示人的身心由色、受、想、行、識五法積集而成;「陰」有遮蔽之義,意指這五法遮蔽了我們的本心本性,這個心就有塵垢、塵勞,有塵垢、塵勞就是生死的根本。
一個人無論活到多少歲,都要受五陰的影響。尤其是在十餘歲到二十餘歲這一段期間,人的身體正處發育階段,生理、心理時時刻刻都在變化,因為受到身心變化所造成的衝擊,靜也靜不下來,坐也坐不住,一坐下來身心都不舒服,坐在這裡就想動,靜也不是,動也不是,這就是五陰熾盛。
因為心始終定不下來,感覺很空虛、煩惱,如果不知轉化、調整;嚴重者就會開始追求刺激、造作惡業,做種種不正當的活動、消遣,進而蹺家、蹺課,甚至於養成不良的習慣,自己的學業、課業,乃至於人格就會愈來愈走下坡,最後演變成家庭、學校、社會的問題。
究其原因,並非年輕人自己想要有這些壞習氣,而是由於生理和心理產生了衝擊,這就是五陰熾盛苦,色受想行識像一把火在燒,使人的身心都不能平靜、安定。
閱讀五蘊熾盛苦的心得
八苦的前七項較容易理解,第八苦「五陰熾盛」,就比較難瞭解,用百喻經第51篇「五人共買一婢女為喻」,來說明什麼是五陰熾盛。
譬如五個人合買了一個婢女,其中一人吩咐這婢女道:「給我洗衣服。」另有一人也說要洗衣服。婢女就對他說,先給前面那位洗。後說者怒道:「我與他一道買了你的,為何獨先他洗?」就鞭打她十下。其他四人也想為何他獨獨可以這樣,於是也就各鞭打她十下。
這五人就好像「五陰」(五蘊=色受想行識),婢女就像是「人身」,說明「人」以煩惱因緣合成一身,而「五蘊」恆以生老病死無量苦惱鞭打眾生。現實人生,受著無情的五蘊一煎逼,悲哀苦惱,這不就像受鞭抽打的婢女麼?
人心只要接觸到現實,便容易生起錯亂的妄想,雖說妄想是憂愁苦惱的根源,但凡夫怎麼可能沒有妄想呢?外在的聲色香味的物質現象,觸動了內心,內心便起了波動。眾生從自己的血肉之軀,到身外的財富、親友、任何事物,都拼命的執著。結果,眾生被外相的糖衣迷惑住了。換句話說,即六塵(色聲香味觸法)捉弄了眾生,但誰能徹底的明瞭?
色、受、想、行、識這五陰也是這樣。以種種煩惱為因緣合成了人這個身體,而這身體中的五陰常常用生老病死無窮無盡的苦惱來鞭打折磨眾生。自己就是五蘊,五蘊空,度一切苦厄;若被五蘊所覆,便不識自己。就是因為我們的身體不空,故有生老病死;心不空,故有生住異滅。若身空,無生老死苦;心空,無生異滅;身心兩亡,佛性現前。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