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鹿母經

僧敲月下門

2022-12-2000:13:47

Available Platforms

《佛說鹿母經》
佛說:「過去,有一個鹿群,有數百隻鹿,因尋逐水草而接近都邑。有一次國王出外狩獵,鹿群被追逐奔散。一隻懷孕的母鹿被追得落單,又餓又累,又因與鹿群失散而惆悵。此時,母鹿生下二隻子鹿,自己去尋找食草。孤獨無依的母鹿驚魂未定,慌張中落入獵人的陷阱,悲鳴著想逃出,卻無法脫身。獵人聽到聲音,到陷阱查看,見到母鹿心生歡喜,當下欲加殺害。母鹿向獵人叩頭哀求:『我剛產下二子,它們尚幼小無知,眼睛才剛張開,還看不清楚、不識東西,乞求給我一點時間回去帶它們認識水草,使其能獨立生活。我很快就會返回,絕不背信。』
獵人聽到母鹿這一番話,感到非常驚怪!便回答母鹿:『世人尚且沒有這樣的誠信,何況你是只鹿,放你離去,豈會再回來?絕不能放了你!』母鹿說:『放了我,二子就能存活;不放我,二子必定不能活命,母子俱亡,沒有機會告別;如果我死,能保全二子,則可免於三鹿俱亡的痛楚!』母鹿於是說偈祈求獵人:『我身為畜獸,游處於林澤,賤生貪軀命,不無故送死。今日落陷阱,理當被屠宰,不是惜自身,但哀憐二子。』
獵人聽到母鹿所說的話,感到甚為奇異!但心裡還有想得到獵物的貪念,於是回答母鹿:『世人不實奸詐難以相信,萬端虛偽狡猾,愛惜身命、少有能受死的,人都難以信守約期回返,何況是禽獸豈會去而復返?我絕不會放了你,你不要想脫逃。』母鹿涕淚以偈悲訴:『雖身為賤畜,不識人義理,怎能受慈恩、一去不復還?寧受割裂痛,不為虛偽存,哀憐二幼子,所以求暫歸。』又作誓言:『世上極惡人,鬥亂比丘僧,破塔壞佛寺,及殺阿羅漢,反逆害父母,兄弟及妻子,身墮地獄報;若我不還來,罪報大過此。』獵人聽母鹿這樣說,心裡愈覺不安,感嘆說:『我雖得生為人,但卻處世愚癡、背恩而薄義,以殺獵為業,殘害眾生,欺偽不實、不當而得、貪求無恥,不知無常、不識三寶。這隻母鹿所說異於人類,其誓言真誠懇切,至情至理超乎尋常。』獵人於是打開捕獸器,放鹿歸去。
母鹿回到二子的身邊,低頭鳴吟,舔舐鹿仔,一則以悲一則以喜,說偈言:『一切恩愛相會,皆由因緣和合,合會必有別離,無常難得恆久。今我雖為爾母,恆恐不能自保,世間多所畏懼,生命危如晨露。』
於是母鹿領著二子,教它們識別水草,垂淚對二子說:『我今早行路不慎,誤墮入獵人陷阱,即將被屠宰切割,全身粉碎成肉糜。因掛念你們,所以乞求獵人讓我回來,今當依約定回去就死,但憐你們幼而孤,要努力自求活命。』母鹿說完,便捨子而去。二子悲鳴依戀其母,緊隨在後,但它們腳步未穩,時而跌倒、又再起身追母親。母鹿回頭命令幼子:『你們快回去,不要跟來!勿使母子俱亡。我甘心就死,只是哀憐你們尚不知如何生存。世間無常,會必有離,我自薄命、你們福薄,同遭此命運。何必悲傷徒增憂愁?我當速往以了業報。』於是母鹿為子再說偈:『吾前生貪愛,今生為畜身,有生皆有死,終不能解脫。一意離貪欲,然後能大安,寧守誠信死,終不欺誑生。』
二子悲號戀慕、跟隨母親來到陷阱處。見獵人臥於樹下,母鹿長跪,感恩地說:『您之前放我回去,德重過於天地,我蒙受慈恩,赴約還來就死。您的恩德難忘,所以不敢違命,即便恩報千次,猶不足報盡慈恩。』獵人見母鹿之篤信守義就死,至誠的志節、慈悲的善行發自於內心,寧舍生命也不違誓約,且見其母子悲戀相尋而來,心生慈愍,便向母鹿叩首謝罪說:『您德高如天神,篤信守義、不違誓約,我心惶恐不安,豈敢違逆於天而加害你。寧願自碎己身,與妻子兒女分離,也不忍心生起一絲傷害靈神的念頭。』
獵人立刻放母鹿及子離去。母子悲喜交集鳴聲呦呦,以偈答謝獵人:『賤畜生在世,命當充廚宰,即刻被烹煮,求歸辭二子,您仁慈愛物,令我見二子,今又蒙放歸,德祐積無量,非口所能說。』
獵人將此事經過據實禀報國王。國人知道了,亦皆肅然起敬、讚歎鹿獸能這樣地慈仁信義!國王因此下令禁止殺獵。母鹿與二子回歸鹿群中,鳴嘯招呼同伴,遊集草澤,各安其所。」
佛告訴阿難:「我往昔累劫勤苦度眾如是。當時的母鹿是我過去身。二子,一是羅雲,一是羅漢朱利母,國王是舍利弗,獵人是你的過去身。我所入各道,皆精進行道,積善無厭而不住功德,雖為禽獸亦不忘行菩薩道,方便化導眾生,使其濟度生死苦海,蒙獲安樂。因此功德得以速成佛道,如此至誠忠信,不可不踐行。」
「一意離貪欲,然後能大安,寧守誠信死,終不欺誑生。」母鹿篤信赴死,而慈愍幼子。以此誠信慈愍,感化獵人、國王,乃至國人。如來成佛之前,歷劫行菩薩道;以慈悲心,不住涅槃;為眾生故,不厭生死;大權化現於各道,皆為度脫法界一切眾生。為佛弟子當向佛陀學習,誠信慈愍、度化眾生,恆行菩薩道。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