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來到這裡,有人跟我說,你不屬於主流,我說『不、這不可能』。然後有人跟我說『你說的是英文』,就更別提他們不了解,韓國、日本、馬來西亞、亞洲、印度。然後我說『是的,來這裡的航程大約13個小時,我是利用這個時間學的英語』。」
上述是楊紫瓊在今年一月,金球獎封后時的得獎感言。二十年前去到好萊塢的經歷,短短幾句卻道盡成名路上被歧視的辛酸。
過了兩個月,真人版《小飛俠》中的仙子「小叮噹」,公布由美國非裔女星亞拉沙希迪飾演,不少網友嘲諷演員長相,並抗議選角不尊重原著,硬要政治正確且矯情。一模一樣的情況也發生在去年的真人版《小美人魚》。
看來,二十年的距離比我們想像得更近。
你曾想過為什麼人們會「看不習慣」嗎?為什麼小時候的童話腳本,都是城堡與金髮碧眼的白人呢?在我們的生活裡,明明亞洲臉孔才是多數,如果主角換成亞裔面孔、住在古厝裡面,我們習不習慣呢?
真人版《小美人魚》釋出消息後,有人拍了非裔小女孩們看到預告的反應,清一色都是驚喜不斷、驚呼連連。甚至有的小女孩欣喜地說「哇!她是個黑人,就跟我一樣耶」。這樣的喜悅令人動容卻也哀傷,因為我們根本不曾聽過有人會說「哇,她是個白人,跟我一樣」。那麼,所謂的「硬要政治正確」,是對誰來說呢?
以白人為主的電影已經充斥到人們無以察覺,這些故事往往也在形塑出種族階級的劃分與鞏固,而「美的單一標準」只是宰制的手段之一。在這種階級制度中,似乎只有白皮膚、大眼、金髮才是美、才具有主角光環的資格。而不符合主流的亞裔與非裔,也被安排好了「標準長相」與「生涯腳本」。跳脫這種「原廠設定」的人,就不夠稱職。
嗯?怎麼聽起來跟父權規訓很像呢?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2vwo1dm01ps01ykdiiph0nj/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