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阿闍世王經.卷第一》佛受文殊菩薩教化發心因緣
佛告訴舍利弗:「過去無量劫前,有一尊佛,佛號勇莫能勝,國土名為無常。當時,有八萬四千位聲聞和一萬二千位菩薩共同聚會,勇莫能勝佛為他們宣說正法。」
佛接著說道:「勇莫能勝佛住世時,有一位通曉經書義理的比丘,名為慧王。有一天,慧王比丘到惟致國托缽乞食,乞得百味飯食和若干種食物。當時,有一位尊者的兒子名叫離垢王,乳母抱著他站在城門口。這個小孩遠遠地見到慧王比丘,便從乳母的懷抱中下來,下來之後,就抓著慧王比丘,請求給點東西吃,於是慧王比丘就拿了塊蜜餅給他。這個小孩嚐了之後,知道蜜餅美味好吃,就跟著慧王比丘走,完全不眷戀乳母;就這樣隨著慧王比丘來到了勇莫能勝佛的住所,向佛頂禮後,就坐在一旁。
此時,慧王比丘把乞食來的那缽飯食遞給這個小孩,要他拿去供養佛,於是小孩就用這缽飯供養了佛。勇莫能勝佛接受了小孩的供養,飯食立即充滿整個佛缽,而小孩缽中的飯食並未減少;小孩接著又用這缽飯供養了八萬四千位比丘和一萬二千位菩薩,各各皆得飽食,而小孩缽中的飯食仍然持續滿滿如初,沒有絲毫減少─這是佛用威神力讓這孩子心生歡喜。小孩蒙受自身供佛的功德力,對佛法產生無比的信心,於是走向前,站立於佛前,讚歎佛─以缽飯供養佛,佛缽中的飯食便即時充滿,而供養者缽中的飯食亦無有減少,即使供養了全部的比丘和菩薩,百味飯食仍持續充滿缽中。所以知道供養佛,供養者所擁有的東西並不會減少,且會更增加。供養佛者,功德能不斷累積增長。」
佛告訴舍利弗:「這孩子的這一缽飯食,經過了七天,仍然沒有減少,滿滿如初。勇莫能勝佛教導這孩子皈依佛法僧三寶,並為他授五戒,教令懺悔罪過,多作功德。這個孩子於是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這時候,小孩的父母到處都找不到他,最後也來到了佛所,他們頂禮佛後,坐在一旁。孩子見到父母親時,向前作禮,歡喜地說道:『我今日得了菩薩法,我發願要修行菩薩道,為什麼呢?因為能夠值遇佛住世,是難遭難遇。』接著又向父母說道:『我見到佛的三十二相和八十種隨形好,佛的智慧無所不遍,佛說的法度化了眾生。希望能讓我出家為沙門。為什麼呢?因為能值遇佛,實在是難遭難遇。』孩子的父母一聽,就說:『善哉善哉!隨順你的意願,只要你歡喜就好。就依你所祈求,滿你的願。我們也一樣發菩提心,追隨你求取正法,今當捨棄一切宅舍,效法你出家為沙門。』」
佛又對舍利弗說:「因為孩子的一番話,令父母和五百人都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並跟隨勇莫能勝佛出家為沙門。」佛接著說道:「當時的慧王比丘,就是現在的文殊師利菩薩;尊者的兒子離垢王,就是我的前身。當時文殊師利菩薩拿百味飯食讓我供養佛,我因為供養佛的功德而發起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所以文殊師利菩薩是教化我最初發起無上菩提心的恩師。」
公案中的尊者子─離垢王因慧王比丘的引導,以百味飯供佛,因此因緣,進而皈依三寶、受持五戒,並把握因緣隨佛出家修行,終至成就佛道。《佛說四十二章經》中云:「生值佛世難」,吾等在此末法時代,猶能值遇佛法,更當把握因緣,發無上菩提心,精勤行道,堅定道心,不退菩提,以成就佛道為究竟報恩。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68nryim00a801w26xmv7ryg/comments
在忙碌的生活中,總有順逆境界使我們這念心起了許多波瀾,如何讓自己心境能有安定力量;所以「僧敲月下門」借用佛法典故來敲我們的心,讓我們時時迴光反照。使我們身心得到安頓!歡迎您訂閱與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