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下指令用各種prompt眉角,利用AI快速得到答案,近來成為全球工作者的顯學。處理例行重複性工作之外,它離真正創作性的工作還有多遠?數位時代總編輯王志仁與在紐約的影音創作人謝世嫻共同交流:
1.貝多芬一生創作九首交響曲,產量不多,每一首都有獨特風格。有專家用AI技術分析貝多芬全部作品,歸納作曲特色,以此開發貝多芬未完成的第十號交響曲,結果令人失望。AI可以掌握貝多芬全部作品細節,但沒有創造出新東西。這不光是技術問題,AI還無法感受內化原創者的主觀經驗。
2.數位科技可以協助創作,但還沒有到成為創作者本身,因為主觀經驗還無法被創造或移植。倒是疫情帶來的遠距協作模式,對影音工作帶來大的突破。不用面對面,多人靠線上溝通也能完成複雜的作品。隨著疫情過後多數人恢復生活工作,但遠距協作模式仍持續。
3.AI帶來的資訊超載和焦慮,需要平衡和抒解。GPT4出來後,對GPT5的期待又開始。同一時間,對瑜珈、靜坐和冥想音樂的需求在美國也上升很快,工作者需要一個離開螢幕和拔掉插頭的動作,拿回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