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老師開麥拉~古蹟文物修復與科學教育的關聯性

老師開麥拉

2023-06-3000:50:29

Available Platforms

★九二一地震後來了許多國外專家,帶領了國內科學修復的第一波,目前進行到第二波。
★金馬離島資源較少,藝術美學及雕塑方式不同於臺灣,民國三十幾年到六十年,是由士兵協助修廟,資源拮据反而形成特色。
★神像常見的材質有紙(配合動物膠或黃土粉等硬化)、木頭、泥塑及燒瓷。動手修復文物前要先了解,除用科學儀器檢測(X光、紫外光、紅外線),還有訪問耆老等。
★水泥的齡級是28年,白灰超過300年,強度仍在增加中。各地燒製白灰的原料因地制宜不同,也須了解當地的地質或資源。
★修復神像也有科學無法解釋的「神話」。
★古蹟文物修復是項跨領域工程,修護的不只是文物,佔最大的是人心。
★本集節目由臺北教師e教材研發教師~逸仙國小鄭世彬老師特別邀請前文化部研究員,大學修讀環境工程的周志明修復師帶領我們一窺古蹟文物修復神秘面紗下,需兼具人文與科學素養,非僅傳統工匠為之的新面貌。
Podcast內容相關連結:采牧士山房https://www.facebook.com/people/%E9%87%87%E7%89%A7%E5%A3%AB%E5%B1%B1%E6%88%BF/100063864768032/
更多老師開麥拉節目請上臺北教師e教材 https://tmrc.tiec.tp.edu.tw/
★對於數位課程有興趣的老師,歡迎加入臺北教師e教材數位課程交流分享區line群組,除了有臺北教師e教材課程訊息,也可進行數位課程訊息交流分享https://line.me/ti/g/fHCj-aY8_9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sy5mwc9kq2r08228ngt67rn/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