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使用成本與工具綁定考量,許多公司會選用開放原始碼工具;科技廠為了培育開發者生態系、支援各種應用場景,也會在核心技術採用開源專案的方式來拓展影響力。然而最近RedHat宣布停止支援社群版CentOS的更新、Meta推出大語言模型Llama2的開源條款都引起社群議論。究竟開放原始碼與商業之間會不會漸行漸遠?數位時代創新長黃亮崢James,邀請開源社聯合創始人,開源人年會COSCUP的早期核心貢獻者林旅強Richard來和大家介紹,科技大廠商業模式與開放原始碼專案之間的關係。
開源是開放原始碼(Open source)的簡稱,是將寫成可執行的軟體在還沒有編譯前的原始碼以專案的形式公開。大部分的開源軟體都是免費的,但免費軟體卻不見得是開源的。開源是為了鼓勵大家基於知識分享的原始碼改進、揪錯,並邀請更多開發者一起參與軟體的開發、驗證與維護。也通常希望改進後的原始碼可以再次基於前人分享的精神予以共享。
現代許多科技廠的商業模式都通常支持與基於許多開源專案,很多公司也會基於其主導或參與的開源專案另外開發商業版本,並以該版本獲取利益,事實上所有開源專案的維運也都需要一定的成本,因此市場的商業行為與開放原始碼專案之間本來就息息相關。
常見、被視為相對開源的四大軟體授權條款如MIT、GPL、LGPL與BSD分別對軟體被授權人(使用者)有不同的權利與限制。然而,許多科技廠宣稱的開源,卻會改動條款細節,對被授權人限縮某些權利,也可能影響商務應用,建議在使用前務必看清楚授權條款。
--
🎧AI為您讀早報,現在上podacst就可以聽!每天只要5分鐘,立即掌握最新科技脈動
https://bnext.transistor.f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