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讀了其中幾個章節。
《台灣小劇場運動史:尋找另類美學與政治》自1999年出版以來,已經成了當代台灣戲劇研究的一本必讀之作。這本專書原係鍾明德1992年完成於紐約大學表演研究所的博士論文,指導教授謝喜納和其他口試委員一致評定為「傑出」。透過1986-89三年的田野調查,親身參與,以及對現代社會、文化和劇場史料的細心判讀,鍾明德為台灣1980年代最活躍的戲劇文化潮流留下了可靠的、動人的、不可磨滅的身影。
導論
一、測繪小劇場運動
二、定義「小劇場」
三、小劇場運動興起的背景與緣由
第一部分 第一代小劇場與實驗劇場
第二章 一切由《荷珠新配》開始:蘭陵劇坊的初步實驗與小劇場運動
第二部分 第二代小劇場與前衛劇場
第五章 台灣第二代小劇場的出現與後現代劇場的轉折:抵拒性後現代主義或對後現代主義的抵拒
三、環墟劇場在校園中崛起
四、河左岸劇場:台北《闖入者》
第六章 走向環境劇場:表演藝術、葛羅托斯基與麵包傀儡劇場
四、類劇場活動:《Medea 在山上》
第七章 1989,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劇場的政治與政治的劇場
三、臨界點劇象錄的《毛屍》與《夜浪拍案》
四、1989 年,所有的劇場都很「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