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作伙來想社會」由國立台北大學的陳宇翔老師主持,邀請了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的謝斐宇老師、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潘美玲老師以及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鄭志鵬老師。今天討論的研究主題與 2019 年開始的肺炎疫情有關,台灣當時如何在極度缺乏口罩資源的情況,迅速建立起本土化的生產鏈。
(謝斐宇老師、潘美玲老師以及鄭志鵬老師,三位老師於本集 Podcast 所討論的底本論文,刊登於《臺灣社會學刊》第72期,〈跨鏈創新:臺灣防疫熔噴設備的國產化〉。)
主持人|陳宇翔(臺灣社會學刊編委、)
來賓 |謝斐宇(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潘美玲(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鄭志鵬(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本集重點:
03:24 為什麼會想到要將口罩的產業鏈當成研究主題?
07:41 生產口罩的技術為什麼不是花錢就能跟其他國家買的?而必須要自己研發、創新?
16:45 自主、互相學習達成跨鏈創新,那政府在這之中有發揮什麼關鍵作用嗎?
20:09 那為什麼台灣的中小企業網絡可以合作分享技術並且達成創新?有什麼事情讓他們成為夥伴而不是競爭者?
22:38 跨鏈創新的經驗,跟以前對於技術創新的研究有什麼特別不同之處?
~~~上下集分界~~~
11:20 老師們的發現會不會是疫情期間才可能發生的特殊情形?這對於台灣的其他產業有什麼幫助嗎?
19:50 很多學科研究都關心產業創新,那社會學方法在研究產業創新這方面有什麼獨到之處?
27:05 經濟社會學是一門怎樣的研究領域?對於後續想進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究的學生,有什麼樣的建議?
33:00 如果想瞭解更多知識或研究,或是對這類議題感興趣,有沒有推薦的資訊來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t8emus8tu3r0851r4746bu7/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