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爬山》這集介紹「環台北天際線步道」第六段,
也就是,陽明山東西大縱走。
說到陽明山,
北部地區居民或登山客,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好比玉山、阿里山是家喻戶曉的台灣名山。
也因為頂港有名聲、下港有出名,
很多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關於陽明山的故事和回憶。
比方說,我來台北讀高中,爬的第一座山,就是陽明山。1973年,15歲,來到台北,「台東旅北同學會」––名字很堂皇,其實人數少少,屈指可數。學長說,來來來,帶你們這些草地人見見世面。約星期天去爬陽明山。那時沒有捷運、沒有小7,我穿長褲和布鞋,書包裡放一壺水和兩塊麵包,台北車站集合,就出發了。從日頭赤焱焱,一直爬一直爬,到摸黑下山。阿嬌我簡直大崩潰,腳指甲發黑,幾天後,整片指甲脫落。
三十歲出頭,參加「一台一中」登山隊。隊長常帶我們爬陽明山,一次爬個兩三座,比方說,石梯嶺、擎天崗、向天山、面天山…….。我很喜歡大屯連峰縱走,拉繩陡上陡下,手腳並用,有攀的感覺。爬七星山,如果從苗圃上,石階很高,對人矮腿短平衡感差的我,是大挑戰,至今心裡還殘留陰影。山友有元旦爬台北最高峰––七星山的的習慣。一年之始,為自己,為家人,為國家祈福。有幾年的元旦,都逢寒流,下雨低溫。我躺在溫暖的被窩,看臉書上很多山友都登上七星山,勇迎新年。
我在陳文成博士紀念基金會工作時,辦活動,有時安排節目接待國外友人。爬陽明山是「必勝招」。看客人的體能,豐儉由人,依季節,小油坑、頂山、石梯嶺、蝴蝶走廊,或驅車走巴拉卡公路。國外貴賓都不敢相信,在首都,開車半小時,就可以健行,看見壯麗的山、美麗的海。
我自己也有季節性的儀式,秋天大屯賞芒花,冬天竹子湖賞櫻花和海芋。
2000年,陽明山國家公園管理處為推廣健行活動, 將「陽、明、山、東、西、大、縱、走、活、動」等十字刻在十根木樁,分立在公園的十座山頭上。分別是,頂山(陽)、石梯嶺(明)、竹篙山(山)、七星東峰(東)、七星主峰(西)、大屯主峰(大)、大屯南峰(縱)、大屯西峰(走)、面天山(活)、向天山(動)。只要在一年內爬完,並拓印完木樁上的字碑,便可申請證明書。
有那種年輕力盛的朋友,一天完成十連峰。我好心動。2016年年底,初識秀真,聽她演講後,滿心景仰,囁囁問說,可不可以陪我們爬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秀真爽快答應。從那時,開始了我和秀真的爬山情緣,從陽明山一路爬到喜馬拉雅山,2020年又主持《來爬山》。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號稱「北部最佳百岳練功場」。秀真說,1995年她攀登聖母峰,這裡也是她的行前訓練場,一次連續走二十幾小時,負重和飲食,都有嚴格要求。
登山小百科:火山地形。
詳細內容,請收聽《來爬山》。
--
主持人:江秀真&胡慧玲
主題:台北天際線步道第六段
【上】台北天際線第六段來到了陽明山,慧玲和秀真先各自分享年輕時跟陽明山有關的登山回憶。
【中】回溯記憶,慧玲和秀真也是因為陽明山而結緣,相約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的經歷。
【下】秀真來講陽明山上的動植物特色以及火山地貌的形成,也讓慧玲聯想到在日本鹿兒島的櫻島,同樣也是火山的地形,還有活火山對當地人的生活影響。
--
本集播出日期:2021.12.05
FB:https://www.facebook.com/taiwanmoutaineering
--
#陽明山 #東西大縱走 #大屯山 #火山 #鹿兒島 #櫻島 #來爬山
--
來爬山 準時放送!
08:00
中部-大千電台 FM99.1
16:00
北部-寶島新聲 FM98.5
--
錯過不擔心,podcast讓你隨選重聽!
sound on:https://sndn.link/lai-peh-suann
spotify:https://open.spotify.com/show/7w0R3E5AfbzXbl9CVA7DJt
firsotry: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tp9kt0anhd0870iy5pohqg
apple podcast:https://podcasts.apple.com/podcast/1542008062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