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夏宇宙5大定律 Part 3 Bashar's 5 Universal Laws Part 3

史考特給自己的筆記 Scott's notes to self

2024-09-0100:27:59

Available Platforms

摘要
本集探討巴夏爾的宇宙第四大定理:「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講者以自身經驗闡述此定理如何在量子物理和能量層面運作。講者分享透過輸出感激、同理和謙虛等正面能量,獲得正面回饋的案例,例如:輸出同理心能量,周遭環境變得更和諧;輸出謙虛能量,則獲得新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講者強調能量輸出必須來自於真實的感受,而非單純的腦中想法。 接著,講者深入探討吸引力法則,指出吸引力法則並非將想要的事物從遠處吸過來,而是那些與自身頻率共振的事物早已存在於自身的世界中,關鍵在於「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負面能量(例如恐懼),並「接納」那些早已存在卻被負面能量阻擋的正面能量。 最後,講者分享如何辨識並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負面能量,例如:社會階級的觀念、弱肉強食的思維模式等,並以自身經驗說明放下這些負面能量後,生活變得更輕鬆、流暢,也更能理解他人感受。 總體而言,本集透過講者自身的體悟,深入淺出地解釋巴夏爾的宇宙定理,並提供實用的方法,幫助聽眾在生活中應用此定理,創造更幸福快樂的人生。

重點心得

  • 巴夏的宇宙第四大定理「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可以用能量和量子物理的角度來理解,輸出到量子場域的能量會以同等或相纏的能量回饋。
  • 持續保持感激、同理和謙虛等正面頻率,能帶來有益的體驗和經驗,例如收到禮物、人際關係和諧、獲得新知識等。
  • 吸引力法則的精準解釋並非吸取遠處的事物,而是與自身頻率共振的事物早已存在於自身的世界中。
  • 阻礙吸引目標的關鍵是身上存在許多不屬於自己的能量,需要透過「放下(letting go)」不屬於自己的能量和「接納(letting in)」想要吸引的能量來解決。
  • 習慣的定義是:不知道它的存在時,它是習慣;一旦知道它的存在,它就變成選擇。
  • 持續選擇對自己無益的頻率,代表信念系統中存在正面定義這些負面能量的程式,需要透過深度自省來識別並修正這些錯誤定義。
  • 辨識不屬於自身頻率的方法是感受身體的沉重感和阻力,而屬於自身頻率則會感到輕鬆。
  • 社會上許多看似理所當然的定義(例如:男生不準哭、男主外女主內),可能已經過時或缺乏邏輯,需要重新檢視。
  • 將「世界是弱肉強食」的定義放下後,生活體驗轉變為輕鬆、流暢和互助協和。
  • 放下社會階級的觀念和定義後,人生變得輕鬆順暢,不再受高低位置的影響。


大綱
00:00:00
巴夏爾宇宙第四大定理:引言與初步解釋
本章節首先介紹講者史考特,以及他接觸靈修和量子物理知識後人生的轉變。接著引出巴夏爾的宇宙第四大定理「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並從傳統因果關係和努力付出獲得回報的角度進行初步解釋,指出這些理解都包含在巴夏爾定理的一部分,但本章節將從宇宙、振動頻率、能量和量子物理的角度深入探討。

00:04:08
量子場域的能量交換與感激、同理心、謙虛的頻率
本章節深入探討「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的量子物理學解釋,說明我們輸出到量子場域的能量,會以相同或相干纏繞的能量形式回饋。以第一集和第六集提到的振動頻率同頻共振特性為例,解釋輸出感激、感謝的能量會得到禮物或好東西的體驗。 講者分享個人經驗,說明持續保持感謝感激的感受,以及專注於同理心和謙虛的頻率,所獲得的正面體驗和能量交纏的型態,強調感受(feeling)和情緒(emotion)的重要性,而非單純的腦中思考。

00:08:08
量子場域的能量交換與吸引力法則的關係
本章節說明以感受和情緒發送能量給量子場域的重要性,並以購買彩券作比喻,強調不能以虛假的頻率與量子場域交換訊息。接著,講者探討巴夏爾的宇宙第四大定理與吸引力法則和《秘密》一書中概念的關係,指出巴夏爾認為吸引力法則並非將想要的東西從遠處吸過來,而是與我們同頻共振的事物本來就存在於我們的世界中,我們透過自然的能量輸出與量子場域交換體驗。 最後,本章節點出有些人無法吸引到想要的事物,是因為身上存在許多不屬於自己的能量,阻礙了與想要吸引的能量的連結。

00:11:25
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能量:Letting Go 與 Letting In
本章節解釋為何有些人無法吸引到想要的事物,是因為他們身上存在許多不屬於自己的能量。巴夏爾提出「Letting go」和「Letting in」的概念,「Letting go」指的是放下那些不屬於我們的能量,例如來自於他人信念系統的價值觀,而「Letting in」則是敞開胸懷,迎接那些我們想要吸引的能量,這些能量其實早已存在於我們的世界中。 以一個童年經歷充滿恐懼的人為例,說明恐懼的能量如何阻礙他們吸引新的契機和體驗。

00:14:00
習慣與選擇:辨識並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能量
本章節探討為何有些人難以「Letting go」,也就是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能量,並將其定義為「習慣」。巴夏爾指出,當我們意識到某個行為的存在時,它就從習慣變成了選擇。如果我們持續選擇那些對自己沒有益處的頻率,則代表我們的信念系統中存在一條程式,賦予這些負面能量正面定義,例如將恐懼視為保護家人的方式。 本章節以一個童年受恐懼的母親影響的人為例,說明如何透過深度自省,找出這些錯誤的正面定義,並最終理解到這些恐懼來自於過去的時代背景,不再適用於現在,從而放下這些不屬於自己的能量。

00:19:09
辨識並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能量:實例與反思
本章節繼續探討如何辨識並放下不屬於自己的能量。巴夏爾以「信念小偷」的比喻,說明那些不屬於我們的信念會讓我們感到沉重和疲倦,而屬於我們自身的原生頻率則會帶來輕鬆自在的感覺。 講者分享自身經驗,說明他如何透過覺察內心的感受,辨識並放下「弱肉強食」和社會階級等不屬於自己的定義和能量,從而體驗到更輕鬆、流暢和互助協和的生活。 並引用 Dr. Bruce Lipton 的《生物信念》一書,說明每個人的人生都由潛意識中的程式所主宰,如果潛意識中的程式與想要創造的人生相衝突,則人生將不會幸福。

00:24:33
巴夏爾宇宙第四大定理的應用與總結
本章節以明星情侶為例,說明潛意識中的衝突能量如何影響人生,並強調放下社會階級的觀念的重要性。講者分享如何透過輸出不同的能量,例如謙虛的學生的能量或老師的能量,來吸引不同的體驗和結果,並說明在團隊組建中,應避免輸出高低位階的能量,以吸引到合適的人才。 最後,本章節總結巴夏爾宇宙第四大定理「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的應用和益處,並預告下一集將探討巴夏爾的宇宙第五大定理。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