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集節目探討巴夏的宇宙五大定理,特別著重於第五定理:「除了前四大定理外,萬物皆在改變;改變是唯一不變的」。 講者以自身經驗出發,說明如何將此定理應用於生活,並指出個人習慣與宇宙定理的衝突性。 更進一步地,講者結合李伯特的《信念的生物學》概念,闡述潛意識中根深蒂固的信念系統如何影響人生,並以「螺絲起子」比喻過時的價值觀,如何阻礙個人成長。 例如,許多現代人的價值觀仍深受上一代甚至更久遠時代的影響,這些過時的觀念如同「螺絲起子」般,在快速變遷的現代社會已不再適用。 講者進一步分析了潛意識防禦機制如何阻礙改變,並提出透過內心對話,理性溝通,逐步化解潛意識中過時程式的步驟。 最終,講者鼓勵聽眾覺察並調整自身潛意識中的過時程式,以更積極的態度擁抱改變,創造更幸福的人生。 這意味著,理解並應用宇宙定理,能幫助我們更有效地應對人生挑戰,並持續成長。
重點心得
大綱
00:00:00
巴夏的宇宙五大定理:改變是唯一不變的
本章節介紹了巴夏的宇宙五大定理,其中第五大定理「Everything changes except the first four laws; Change is the only constant」闡述了宇宙萬物隨時都在改變,唯一不變的是改變本身。 接著,講者回顧了前四大定理:第一,You exist (我們作為量子場域的一份子,永遠存在);第二,Everything is here and now (所有過去、未來都只是現在的假象);第三,The One is the All, the All are the One (宇宙是一體的,全息的);第四,What you put out is what you get back (你發出什麼能量,就會得到什麼樣的體驗)。最後,講者以赫拉克利特的名言「No man ever steps in the same river twice」作比喻,說明世界持續變遷的哲理,並分享自己過去對此哲理的感受,從最初的壓力感,到後來理解到其應用價值。
00:04:21
從「一成不變」看習慣與信念系統
本章節從宇宙萬物都在改變的觀點出發,探討「一成不變」的相反面,並將其與個人習慣聯繫起來。講者指出,習慣如同重複的模式,與宇宙的變遷定律相衝突。 接著,講者引用布魯斯·李普頓博士的《信念的力量》(Biology of Belief) 的概念,說明習慣是儲存在潛意識中的信念系統,主宰著人生。講者反思自己潛意識中過時的信念,例如「弱肉強食」和「人與人之間是分開的」,以及將財富等同於人生成功的定義,並分享改變這些信念後所獲得的益處。最後,講者總結道,人生的進展和成就歸功於潛意識中的程式,而這些程式在某個時間點可能從優點變成缺點,阻礙個人進步。
00:09:55
潛意識程式與世代差異
本章節探討了潛意識程式如何影響人生,以及世代差異如何導致程式過時。講者指出,潛意識中的程式大多來自於 0 到 7 歲的成長環境,主要來自父母及上一代的價值觀。 講者以自身為例,說明其潛意識中許多價值觀來自於一百多年前的清朝末期,這些價值觀在現代社會已不再適用。 講者以人類知識倍增速度的變化作比喻,說明現代社會的變遷速度遠超過去,上一代的經驗和智慧未必適用於下一代。 講者用「螺絲起子」的比喻,說明上一代的經驗(螺絲起子)可能在現代社會已不再適用,而下一代仍然沿用,導致人生困境。
00:14:49
潛意識的防禦機制與過時程式的挑戰
本章節深入探討潛意識的防禦機制,以及如何克服潛意識中過時程式的阻礙。講者指出,0 到 7 歲時形成的潛意識程式不易更改,因為意識系統尚未開啟,且潛意識系統有自我防禦功能。 講者說明,潛意識的防禦機制會保護那些過時的程式,即使這些程式已不再適用於現代生活。 講者強調,每個人潛意識中都存在一些過時的程式,這些程式會阻礙個人成長和進步,因此需要主動去處理這些過時的價值觀和定義。 最後,講者指出,只有展現出各方面都完美幸福的人,其潛意識中可能沒有太多阻礙其成長的部分。
00:18:52
讓「螺絲起子」退休的三個步驟與挑戰
本章節闡述了讓過時的潛意識程式「退休」的三個步驟。第一步是「有所知覺」,意識到潛意識中存在阻礙自身成長的價值觀和程式。 講者指出,這個步驟的挑戰性在於這些程式是隱形的,且人們往往因為自尊心而拒絕接受他人的指正。 第二步是「冷靜分析」,仔細思考這些程式對身心靈的益處和壞處。 講者指出,負面價值觀中常夾帶看似正面的定義,例如家族傳統,這些正面定義會讓人難以改變。 第三步是「與程式對話」,以理性思考的方式與潛意識中的程式溝通,例如與上一代的價值觀和解,並理解時代的變遷。 講者以「螺絲起子」的比喻,說明上一代的經驗可能在現代社會已不再適用,但這並不代表不孝順或不愛這個家庭。
00:24:25
克服潛意識防禦機制:內疚感與恐懼
本章節繼續探討克服潛意識防禦機制的策略。講者指出,潛意識的防禦機制可能包含多個層次,例如內疚感和恐懼。 內疚感可能源於小時候未能獲得父母認同,導致成年後不斷尋求父母認同,阻礙改變。 講者建議,透過理性對話,消除內疚感,並理解每個人都有權利為自己的人生下定義。 恐懼則可能來自於擔心改變後會失去自我,講者指出,改變不代表失去自我,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最後,講者總結,透過與潛意識程式對話,化解防禦機制,才能放下過時的程式,迎接新的、更適合自己的觀念和程式,與宇宙的變遷保持一致。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
史考特網站: www.golden-journeys.com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