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馨牧師講道
講題:生氣的藝術
經文: 馬太福音5:21-26
詩歌:救贖的恩典,醫治我,依然愛我
回應詩:醫治我
經文:馬太福音5:21-26 論發怒
21 「你們聽過,古人曾被禁戒:『不可殺人;殺人的應受裁判。』 22 但是我告訴你們,向弟兄動怒的,也應受裁判;罵弟兄為『廢物』的,得上法庭;罵弟兄為『蠢東西』的,逃不了地獄的火刑。 23 因此,你在祭壇前要獻供物給上帝的時候,要是想起有弟兄對你不滿, 24 你就該把供物留在祭壇前,立刻去跟他和解,然後再回來把供物獻給上帝。 25 「假如有人要控告你,把你拉上法庭,你該趁著還沒有到法庭之前跟他和解。不然,等到進了法庭,他就要把你交給法官,法官把你交給法警,關進監獄。 26 我告訴你,你得坐牢,等到你繳清罰款的最後一文錢。」
🌼講章
今天,你生氣了嗎?
當人面對一些不公不義的事,或許會讓你生氣。生氣,是一種很自然的情緒反應,只是表達方式不同。
有人生氣在心中,外表沒有表達出來;也有人是直接暴怒罵人,這都是人的自然反應。
耶穌會生氣嗎?
馬可福音11章,記載耶穌在潔淨聖殿過程中,生氣推倒兌換銀錢之人的桌子和賣鴿子之人的凳子,教訓他們「竟使神的殿變成了賊窩」。耶穌並非永不動怒,當面對真理上錯誤時,合理地表達憤怒情緒。祂為上帝的家而憤怒,因為對方所做的是上帝所不喜悅的事情。
人要注意,不要在憤怒中做決定,事緩則圓,因為在情緒當中所做的決定,往往因處理過當,以致後來後悔:不必罵得那麼凶,話說得那麼麼絕對!結果必須花更多時間或方法去挽回一個不當的處理。
馬太福音五章21-26節,記載耶穌論發怒。耶穌在此將隨意發怒罵人,用言語羞辱人,必要擔其罪責。因其所犯的毀謗侮辱之罪(5:22)視為與殺人同罪,不僅無法逃脫在法庭與公會的審判,更無法逃離上帝烈火的刑罰。
一、不輕易發怒
太5:21-22
21 「你們聽過,古人曾被禁戒:『不可殺人;殺人的應受裁判。』 22 但是我告訴你們,向弟兄動怒的,也應受裁判;罵弟兄為『廢物』的,得上法庭;罵弟兄為『蠢東西』的,逃不了地獄的火刑。
生氣,往往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因為情緒因素常是人際間很難掌控的變數。
面對生氣的功課,
耶穌直接給了門徒一顆直球對決:生氣如同殺人。律法說:「不可殺人;殺人應受裁判」(5:21b)「向弟兄動怒的,也應受裁判」(5:22b)。原文當中第一句罵弟兄為『廢物』的,是亞蘭文,就是猶太人一般生活對話使用的語言。第二具的『蠢東西』是希臘文。在此所要提醒我們的是,無論是否用母語或外文罵人,都難逃地獄的火刑。這是因為「動怒」乃是引起「殺人」動機的一大因素,在造成更大的傷害之前,都應先防患於未然。因此,在面對「不可殺人」的律法時,耶穌從「殺人的行為」追溯到「殺人的動機」,一個人會違反法律去殺人,乃是因為他對那人動怒了。
或許,我們「發怒」不一定有殺人的動機。然而,發怒對身體而言總是不好的。有醫學研究分享,人在憤怒時心臟的運作變差,心肌出現局部貧血及缺氧現象。美國心臟學會醫學期刊曾發表一篇《循環》報告指出,如果排除吸煙、肥胖及高血壓三項生物性風險因子,高度發怒傾向的人心臟病發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三倍。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太多會引起我們生氣的原因:上周的凱凱虐童開庭,上千人在庭外關心這件事情,受訪的人當中表達對這件事情的憤怒,那是一種義怒,對一個不應該出現我們社會當中的虐待兒童,甚至殺害孩子的事情,提出忿忿的聲音。有人,會看到因為闖紅燈,酒駕造成車禍人員的傷亡而生氣。然而,生氣之後,事情是否有改變。我們可以做的就是從自身開始。
二、與人和好
太5:23-24
23 因此,你在祭壇前要獻供物給上帝的時候,要是想起有弟兄對你不滿, 24 你就該把供物留在祭壇前,立刻去跟他和解,然後再回來把供物獻給上帝。
在耶穌的時代,獻祭是在耶路撒冷聖殿進行。對聽見耶穌教導的加利利人而言,耶穌的要求意味,他們要放下在耶路撒冷所獻給上帝的禮物,先花數天的時間回加利利與人和好後,才能再回到聖殿完成獻祭。就像我們要守聖餐時,若想起弟兄向你發怒,也要先去和他和好,再回來守聖餐。耶穌以如此驚人的要求,強調與人和好的重要,值得付上極大的代價來完成。
正如同第一對兄弟向上帝的獻祭中(創4:3-8),該隱因獻祭不蒙上帝所悅納,他就動怒殺死他的兄弟亞伯,這直接點出的是不被制伏的「動怒」與「殺人」的關聯,說明發怒罵人與殺人視為同罪。
憤怒是該隱的難題,他先是向上帝發怒,再將憤怒傾倒在弟弟亞伯身上甚至殺了弟弟。我們可能也曾想過,自己的努力理當被看見,但所感受的卻是背道而馳。不公平、委屈、憤怒...取代那絕望感的是生氣或放棄,卻忘記上帝也在其中。上帝察覺他的狀況,提醒該隱內心的改變,要小心罪要控制他了,緩和情緒,使他的生命得保全。然而,該隱的內心已經被怒氣所充滿,他只想著,若沒有另一個人,上帝就會悅納那他的獻祭,他就對了自己的弟弟亞伯下手,把他殺死。
這才是耶穌所要提醒我們的,當人與人無法和好,就無法來到上帝的面前來敬拜,因人若在人際關係或靈性道德有問題,對上帝的敬拜便是枉然的。
三、生氣的藝術
生氣時,不僅是面對自己也是面對上帝,必須先從了解自己或他人開始。有些人的憤怒是漸進式的,有些人則是直接表達出來;從看起來不開心、煩躁,進一步可能會很激動,身體發熱、完全不想看人,更嚴重可能暴跳如雷,脫口罵人等。
雅各提醒我們,「要快快地聽,慢慢地說,慢慢地動怒;就是隨時聆聽別人的意見,不要急於發言,更不要輕易動怒(雅各書1:9)。
保羅說:你們若發脾氣,不可因這脾氣而犯罪;也不可生一整天的氣,不可讓魔鬼有機可乘(以弗所書4:26-27)。有時候處理憤怒是需要時間和空間,需要適當的表達和傾訴,把問題解開。
1.自我瞭解
箴14:17 脾氣急躁的人做事愚妄;通情達理的人鎮定自在。
瞭解自己的憤怒點就能克制生氣。生氣是警示燈,了解這件事情或人使我們心中不悅,顯明內心被觸碰的問題。
1)挫折:當事情不順利,被迫等待時,可能會生氣。但不要讓挫折變成怒氣,試著問自己:「這事情值得生氣嗎?」挫折若沒有處理得當,就會輕易轉為怒氣。
2)不安:當受威脅感到生氣,如同被逼到牆角的困獸只能自我保護,不再讓自己被攻擊或批評時,就會有不安如同困獸般的心情。要明白情緒表達中,生氣只是其中一個選項;生氣,是因為你選擇生氣,選擇想回應的方式。既然可以選擇,讓我們學習選擇「再等一下」。
2.從上帝而來的自我價值
箴14:30 寧靜使身體健康;嫉妒是骨中毒癌。
缺乏自信相對容易生氣。自我價值感強烈時,比較容易處理挫折與不安;自我價值薄弱,越需要別人的肯定,因此當他人否定,甚至是批判的話語一出來,內心的怒氣隨即被點燃。這是因為,我們已經將自我價值建立在別人對自己的肯定或否定。然而,我們必須知道自己的價值是從上帝而來,克服怒氣,就是不再那樣在意他人的讚美或批評,而是更明白上帝如何看我們,確信上帝對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有特別的計畫。
3.交託給上帝
箴14:26 敬畏上主就有倚靠;他的家人安全穩妥。
把事情看得太重,就忽略事情背後更重要的關係。把上帝看得重一點,就能把自己看得輕一點。當從上帝的眼光去處理人事物時,我們就更清楚,凡事上帝在掌權。無論是受挫或不安,就把自己帶到上帝的面前,求主進到我們心裡,醫治我們內心的受傷與不安,放手讓上帝來做吧!
❤️思考
此時的我是否正面對忿怒、怨恨、與人交惡的問題?
我的情緒有正確的抒發管道嗎?耶穌的教導對我有甚麼樣的提醒與祝福。
🌱詩歌「醫治我」當中說道
壓傷的蘆葦祂不折斷,將殘的蠟燭祂不吹息,一生的年歲在祂手裡,平安喜樂都陪伴我。
醫治我,我必得痊癒,如鷹展翅上騰,奔跑走天路。
讓我們將內心的失落感和受傷轉移給上帝,在憤怒中覺察情緒的轉換,將不理性的想法轉化為可思考的言語,確信上帝的保守與應許;在自我懷疑中確信自己被上帝所愛的,做出不同的選擇。雖然憤怒的情緒不會離開我們,但在主的愛,必加添我們智慧,學習與自己和好,與人和好,讓生命的危機轉為機會,成為人的祝福。
❤️禱告
親愛的天父上帝,感謝主的愛,每一天都要經驗主的同在與恩典。求主使我們心存敬畏的心,賜下智慧與勇氣,察覺控制自己的情緒,領受主所賜的生命,得以如鷹展翅上騰,奔跑走天路,做主恩典的出口。感謝禱告,奉靠主耶穌基督的聖名求,阿們。by Rev. Esther Wu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py3eknwhk970873olb8p16l/comments
慧馨牧師與你一起讀經。
三年讀完一次聖經,從上帝的話語領受力量與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