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集節目探討「我們是否生活在模擬世界」這個議題,從 Elon Musk 和 Nick Bostrom 的研究出發,推論人類可能生活在由更高等文明創造的模擬世界中。 接著,節目引述 Gregg Braden 的觀點,認為此模擬世界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學習如何掌控內在想法與情緒,進而影響外在現實,並以心腦和諧為例,說明如何練習控制內在能量以創造理想生活。 透過心腦磁場的緩衝作用,我們得以在面對外來刺激時,有時間選擇反應方式,進而影響現實。 最終,節目鼓勵聽眾練習掌控內在想法,成為現實的共同創造者。 這集節目提供了一個反思自身與世界關係的新穎角度。
重點心得
大綱
00:03:11
Elon Musk 與模擬現實的可能性
本章節主要探討 Elon Musk 在 2016 年 Code Conference 上關於「基礎現實」(Base Reality) 的可能性低的論述。主持人解釋了「基礎現實」的概念,並闡述 Musk 認為我們所處世界為基礎現實的機率僅為十億分之一,暗示我們的世界很可能是一個被創造出來的模擬世界。接著,主持人引出 Nick Bostrom 在牛津大學的研究,為後續討論奠定基礎。
00:11:32
Nick Bostrom 的模擬假說與科學證據
本章節重點在於介紹 Nick Bostrom 的論文《Are You Living in a Computer Simulation?》,並簡述其研究方法:利用現有數據和數學公式推算人類文明的三種可能性。這三種可能性分別是:文明毀滅、回歸農業社會、科技進步與自然和諧共存。Bostrom 的研究結果支持第三種可能性,並暗示我們可能生活在一個由更高等文明創造的模擬世界中。 物理學家 Neil deGrasse Tyson 的觀點也佐證了此可能性。
00:13:03
模擬世界的創造者與目的
本章節探討模擬世界創造者的身份和目的。主持人提出兩個關鍵問題:誰創造了這個世界?其目的為何?並引入 Gregg Braden 的觀點,認為線索可能存在於我們現今的世界中。主持人指出,人類在短短六十年內已發展出虛擬實境技術,並在醫療、製造、航空等多個領域應用,說明模擬世界並非遙不可及的概念。
00:16:17
模擬世界的特性與學習目的
本章節分析模擬世界的兩個特性:高度擬真性與明確目的。高度擬真性使得身處其中者難以察覺其為模擬世界;明確目的則可能指向學習或技能訓練。主持人推測,我們這個模擬世界可能旨在幫助我們學習,並提出一個假設:創造這個世界的可能是我們自己更高等的版本(高我)。 我們在這個模擬世界中學習的內容可能與量子場域以及我們與世界的能量關係有關。
00:21:05
心腦磁場與想法的控制
本章節探討高我讓我們在模擬世界中學習的內容,可能與掌握內在能量,進而影響外在世界有關。主持人指出,心腦磁場扮演著緩衝作用,讓我們有時間選擇如何回應外界的刺激,從而影響現實。Gregg Braden 認為,高我可能身處一個沒有磁場緩衝的世界,一念便能成形,因此需要我們在這個模擬世界中練習控制想法,以避免在更高層次的世界中造成負面影響。
00:27:11
練習心腦和諧與模擬世界任務
本章節總結了 Gregg Braden 的觀點,並分享主持人自身的練習方法。主持人強調練習心腦和諧的重要性,並以電影《駭客任務》中的慢動作場景作比喻,說明如何藉由心腦和諧來獲得緩衝時間,從而做出更理想的選擇。最後,主持人以自身經驗為例,說明如何透過調整內在想法來改變外在世界,並鼓勵聽眾完成模擬世界的任務,早日「畢業」。
聯絡史考特: Scott@golden-journeys.co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03exuhm002a01xu2lub0kvy/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