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集的天下文化Podcast中,主持人郝旭烈介紹了安娜‧帕帕利亞的《面試的科學》副標題是「破解四種面試風格,每一次升學、求職、績效面談都成功」
這本書是作者以心理學為基礎,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面試本質。書中重點介紹了四種面試風格:魅力型、挑戰型、審視型和和諧型,並用「內向或外向」、「迎合他人或堅持自我」的兩個維度來區分這些風格。郝哥以個人經歷為例,結合書中的觀點,提出了許多實用的見解,無論對面試者還是面試官都具有指導意義。
郝哥首先強調,面試的核心在於「認識自己」。他認為,面試不僅限於升學、求職或績效面談,實際上,每一次溝通都是一種「面試」,是對自我了解和價值展現的過程。因此,了解自己在不同情境中的表現與價值,是成功的基礎。書中也特別指出,面試不僅是面試者的功課,對於面試官同樣重要,因為好的面試官需要克服偏見,避免因個人喜好或成見而錯失真正的人才。
郝哥提到,作者對「面試偏見」的討論尤其深刻,包括「似我效應」和過早的主觀判斷。例如,研究顯示,面試官往往在面試開始的7秒內,便對面試人產生直覺上的好壞印象,後續的對話只是為了確認或修正這一印象。這種快速判斷容易導致人才錯失,因此面試官需要訓練自己克服成見,客觀地評估候選人的能力與潛力。
針對面試者,郝哥分享了自己的經驗:早期因為不懂得如何在短時間內展示優勢而屢遭挫折,但後來透過不斷嘗試與練習,逐漸掌握了如何表達自身價值。他指出,許多求職者傾向於迎合面試官,但這種迎合可能讓自己失去特色。
因此,面試時除了展現個人魅力,更需要具備客觀的數據與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能力。例如,銷售人員不僅要談與客戶的良好互動,還需要用銷售數據來說明業績成長,這才能真正打動面試官。
除了個人經驗,郝哥也提到他作為主管時的做法。他鼓勵團隊成員每年去參加面試,並協助他們修改履歷。他認為,透過面試能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市場價值,並以此作為衡量當前工作的參考。他舉例說,員工可能因面試發現外部公司開出的薪水更高,這既能幫助員工更清楚自己的價值,也能讓公司有機會檢討薪酬政策,形成雙贏的結果。
郝哥特別解析了魅力型風格,這類人通常外向且迎合他人,擅長察言觀色,並把面試當成表演舞台。然而,他們的挑戰在於過度迎合而忘記表達自己的需求與能力。因此,這類人在面試時需要平衡「魅力」與「資歷」,用具體數據展示自己的價值,避免被認為只是「會說不會做」。
最後,郝哥以他長年參加面試的經驗總結,面試是一種需要練習的技能,不僅幫助個人檢視價值,也讓團隊更清楚每個人的定位。他認為,無論是求職者還是面試官,都需要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提升面試的質量,實現更好的匹配。這既是對自我價值的探索,也是對專業能力的展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