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雲林文化觀光處長陳璧君的眼中,虎尾不僅是一座城市,更像是一本厚重的家族相簿,每一頁都透著時光的溫度。當她漫步在這座百年糖都的街道上,空氣中彷彿還飄蕩著那股熟悉的甜香,一如歲月沉澱後的記憶。
「每一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呼吸節奏,」陳處長輕聲說道,目光掠過虎尾糖廠古老的磚牆。在1906年,當第一批製糖機器的轟鳴聲響徹這片土地時,誰能想到這聲響會成為一個小鎮蛻變的序曲?那些被歲月磨礪的建築,像是沉默的歷史見證者,默默訴說著一個時代的故事。
在她的敘述中,虎尾的文化地景宛如一幅精心編織的蕾絲:日式宿舍群的細膩紋理,虎尾鐵橋的堅毅骨架,布袋戲館裡的綿密掌故,還有雲林記憶庫中那些未曾說完的故事。「這些不只是建築,」她說,「而是無數家庭的生命軌跡在這片土地上留下的印記。」
每年的製糖季節,從十二月延續到隔年三月,彷彿是這座城市的collective ritual。陳處長特別提到,當五分車載著新鮮的甘蔗在田野間緩緩前行時,那畫面不只是一個產業的象徵,更像是一首關於土地與人的詩篇。「在那飄散的糖香中,」她微笑著說,「藏著一代代虎尾人最深刻的記憶。」
或許最動人的篇章,是關於鄧麗君與這片土地的情緣。當年,她父親在褒忠糖廠工作的往事,如今已化作城市記憶的一部分。《甜蜜蜜》的旋律,似乎早已寫進了這座糖都的基因裡。「有時候,」陳處長說,「一個地方的靈魂,往往寄寓在這些看似偶然的巧合之中。」
在推動文化保存的過程中,陳處長深深體會到,真正的文化資產不僅是有形的建築,更是無形的情感連結。「當我們說要保存文化,」她思索著說,「其實是在保存一種生活的況味,一種屬於這片土地的獨特氣質。」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1yjz9va00kk01xab953gn60/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