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眾生文化總編輯黃靖雅
受訪來賓:蕭人瑄
每一天,她在筆記本上,寫下一隻大白鼠的名字,「我想要記住牠們」,動物行為學家蕭人瑄博士說。
那是她在以實驗協助研究「針灸對阿茲罕默症的功效」時,所發生的一件事。
為了觀察針灸後受測動物的腦部反應,她每天要解剖一隻大白鼠。
在動物學的領域,為了醫療健康提供研究數據,有些人覺得這是科學的必要之惡,她所在的研究單位、她的老師,都是這麼做的,人瑄一直很聽老師的話,老師說什麼、她就做什麼。
「但我就是忽然想記住牠們」,所以她開始為牠們取名字,把牠們的名字寫在筆記本,讓自己不會忘記。這些奉獻給阿茲海默症研究的生命,當時在實驗室裡只是一個個編號,因為她,牠們有了名字、有人會記得。
多年後的今天,人瑄說起那個回憶,只是靜默沈思。她敬愛老師、敬重那個專業領域的傳統,從頭到尾沒說一句批評的話,「但我那一年過得很不好」,後來她就改學動物營養和行為觀察,遠離動物實驗的世界。
這個回憶有點沈重的氣氛,後來被一個問題沖散了:「一個動物行為學家,有比較會搞定家裡的毛小孩嗎?」
「並沒有!」人瑄說,所以她和家裡愛出門遛躂的貓咪小七溝通,還是要靠寵物溝通師出手幫忙,「有點丟臉嗎?」「還好,術業有專攻嘛!」
好想知道更多?且聽「總編雲書房」在這一集「健康實驗路上,感謝你們的付出」中,眾生文化總編輯靖雅老師怎麼代大家發問,動物行為學者蕭人瑄博士怎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