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高义:邓小平与中国道路

观京

2025-03-0100:49:48

Available Platforms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荣休教授傅高义于美国当地时间2020年12月20日在马萨诸塞州剑桥的一家医院去世,享年90岁。

概要:西方政要是怎么评价邓小平的崛起的?他们如何看待邓小平的政治生涯?
主题:邓小平与中国道路
主讲:傅高义,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邓小平时代》作者
时间:2013年4月9日
地点:重庆图书馆

邓小平走上外交舞台的内幕
在演讲过程中,傅高义展示了一张拍摄于1974年4月,邓小平到联合国出席会议前周恩来为他送行的照片,称“意义重大”。
“1973年,中国大陆被正式确立了在联合国的席位。此时,很需要一位中国领导人去联合国演讲,阐述中国基本的外交政策。按道理,应该是周恩来去,因为多年来,周恩来一直在领导外交工作。”傅高义解释,“但是,当时由于周恩来的身体已经有恙,于是邓小平替代了周恩来的这次行程。”
傅高义表示,从一定程度上来看,那是邓小平主持中国外交工作的开始,在此以后,邓小平开始正式走上国际外交舞台,“所以,这张照片不仅对邓小平,对中国都是意义非凡。”
基辛格纠正了对邓小平的误解
初涉国家外交的邓小平并未得到西方人的“一见钟情。”傅高义举例说,1974年,邓小平访问美国时,第一次见到了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然而基辛格评价邓小平是一个“学徒”,远不如周恩来。“有些尖锐的问题,邓小平并不愿意谈,而是让当时的外交部部长乔冠华解释。”于是基辛格便认为邓小平对很多国际国内的事情不熟悉,感到失望。
在傅高义看来,这其实是基辛格对邓小平的一种误解。他分析,“邓小平当时刚调回北京,有些问题很敏感,所以他不想说错话。”傅高义表示,后来他为了此书的写作采访基辛格时,交流了这种想法,基辛格承认自己当年对邓小平有误解,而且时间和事实证明,邓小平是个很出色的领导。
外国政要对邓小平印象很好
关注、研究邓小平与世界各国的外交,可以说是傅高义的兴趣和重点所在。为此,傅高义没少采访过一些与邓小平会晤过的国家领导人。
新加坡总理李光耀告诉傅高义,“我在二战以后见到很多世界领导人,但是没有见过一位比邓小平更重要的领导人。”美国前总统卡特一度想让中美关系正常化,最后是邓小平促成了这件事。卡特坦言,他对邓小平的印象很好。
“他还曾看望过一度处于低迷状态的原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傅高义表示,这也间接地改善了中日的关系。
邓小平在外交方面的才能不容小视,傅高义认为,这些是他个人政治魅力所在,也是解读邓小平时代的一个重要入口。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