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鵲橋仙 .七夕〉

詩賦,別NG!

2025-01-3000:05:08

Available Platforms

白首雙星 永不相離 
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秦觀為蘇軾的門人,初遇蘇軾便得到讚賞,三十七歲得中進士,於朝中任職。正值壯年才華洋溢的秦觀,卻遇上了新舊黨爭,蘇軾和身為門人的秦觀皆遭受貶謫。從杭州到楚州,再到郴州、橫州,最後遷徙至雷州。蘇軾遭逢貶謫時,他說道:「回首向來蕭瑟處,也無風雨也無晴。」與蘇軾豁達的性格不同,本身細膩敏感的秦觀,經歷一路的挫敗後,就沉浸在痛苦之中,其作品風格也添上幾分悲觀抑鬱的色彩。秦觀在晏殊、歐陽修和柳永的基礎上,開拓了宋代的婉約詞。秦詞脫離了純艷情,作品中能看見詞人因個人際遇而生的真情實感。秦觀用筆細膩,淡雅卻韻味十足,誠如馮煦在《宋六十一家詞選》評道:「淡語皆有味,淺語皆有致。」
 
天長地久的愛情,總是人們所嚮往的,而牛郎和織女正是這樣永恆的存在。本闕詞的首句描寫著七夕夜空中的景象,詞人用了「迢迢」二字來描寫銀河的遼闊,牛郎與織女相隔之遠,彷彿在此刻便能望見。情深似海,美妙相會卻如夢一般短暫、虛幻。「忍顧鵲橋歸路」一句,實乃想到又要分離,連回頭看將要歸去的路,都會感到不捨。
 
中國古代有許多描寫牛郎與織女的詩詞,本闕詞的獨到之處不在寫情深,而是詞人將「情深」的境界昇華至另一種層次。一年當中僅有一場於秋日舉辦的盛大相會,可牛郎與織女情感的真摯,早已勝過人間無數貌合神離的情人:「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若是兩心相許,那便是心靈相通相知,足以跨越時間與空間的阻隔,能否朝夕相伴,好像也不再重要了。
 
千年以來,牛郎織女動人的愛情傳說,在人們心中是永不變的美好形象:織女永不離,牛郎永不棄,兩人的愛情在詞人筆下更加堅定不移, 他們的相守與期盼始終未曾改變,這份恆久的情感,成為了世人對愛情執著與忠誠的象徵。
 
今日NG點:鵲橋
東漢學者應劭在《風俗通》中提到:「織女七夕當渡河,使鵲為橋,相傳七日鵲首無故皆髡,因為梁以渡織女也。」在牛郎與織女赴約的日子,喜鵲搭橋使二人得以相會,這正是鵲橋之說的由來。喜鵲因其叫聲如報喜事一般歡快,在傳統中被視為吉祥的象徵,由喜鵲來搭建有情人相見的橋梁,恰恰是最合適的。
 
-----------------------------------
0:29宋詞吟誦
1:04宋詞解釋
4:03【今日NG點】 鵲橋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