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年10月8日20:30
内容:
儒家一向被认为是为中国古代专制制度辩护的理论;姚洋教授挑战这种说法。他回到先秦儒家,从儒家的人性论出发,推导出儒家政治的原则和可行结构。西方现代政治哲学里的人性是建构的、单一的,而儒家的人性观是基于经验的观察形成的,认为人性是多样的、流变的和可塑的,而且,个人的自我完善在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每个人最终至圣至贤的程度不同。由此,儒家政治必然包括层级,而且,选贤任能必然是它的宪法原则。在此原则之下,儒家政治里的人民主权是被动的,其职责是同意或否决贤能者的意见。儒家政治拒绝抽象的平等,肯定以贤能为基础的平等。但儒家肯定个人价值和个人自决,因而与古典自由主义是相通的。如此构建的儒家政治可以成为国家治理方面民主政治之外的另一个选项。姚洋教授将论证,当代中国具有儒家政治的品著特征,儒家思想可以成为重构中国当代政治哲学的基础。
嘉宾
主讲:姚洋
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农业与应用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博雅特聘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执行院长,《经济学(季刊)》主编;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中国制度转型、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增长以及农村发展。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评议:苏力
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法学院天元讲席教授;博士。当过军人、工人、干部,1992年至今任教北京大学法学院。有论文、书评200余篇,个人独著10部,译著10余部;获奖若干。
主持:林侃
哈佛大学CMSA研究员,复旦-斯坦福金融科技与安全研究院副院长,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兼职研究员,民盟中央经济委员会委员。东京大学博士。于部委机关从事多年宏观政策、 金融监管、金融科技等政策研究制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