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這少年這麼早就離開舒適圈呢?」秀真姐提問。
「這日本人怎麼這麼了解台灣的山,寫得這麼到位?」慧諼爬完玉山東峰後,看完鹿野的描述深感共鳴。
「1987年看到這本小書,驚為天人自嘆弗如,像是被子彈打到!但現在我終於可以取出了!」劉克襄老師回憶著當時的悸動。
繼上週了解何謂劉克襄老師的台灣養成,這週要來細談鹿野忠雄的台灣養成有哪些。身為忠實粉絲的老師為何追到日本去,並表示快去掉半條命的為他立傳?我們可以如何傳承與實踐鹿野的精神,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山路與旅程呢?老師分享自己實踐的實例,甚至到海外推廣台灣經驗,卻不忘感謝台灣土地的養成。
鹿野忠雄如果活在現代,肯定被視為具博物學視野、學術型登山的勇腳咖,以致於百年前他走遍了玉山山脈、中央山脈與雪山山脈,但老師認為鹿野有各異的詮釋與對照。閱讀以台灣人視角談鹿野的【流火】新書,再聽節目裡老師的導讀補充,未來再覆踏上這三大高山型的山脈山徑,肯定有不同的收穫。
詳細內容,請收聽《來爬山》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w4248xv113d01wg7s4h2xnt/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