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夔〈揚州慢.淮左名都〉
黍離之悲 故國之思
淳熙丙申至日,予過維揚。夜雪初霽,薺麥彌望。入其城,則四顧蕭條,寒水自碧,暮色漸起,戍角悲吟。予懷愴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巖老人以為有黍離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處,解鞍少駐初程。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後,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漸黃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賞,算而今、重到須驚。縱豆蔻詞工,青樓夢好,難賦深情。二十四橋仍在,波心蕩、冷月無聲。念橋邊紅藥,年年知為誰生?
姜夔是南宋詞人,一生未入仕途,范成大曾讚嘆他出類拔俗的氣質,稱其:「翰墨人品,皆似晉宋之雅士。」姜夔的詞作脫俗雅致,因精於音律,除了寫詞,還能作曲,而本闕詞的詞牌「揚州慢」,便是由姜夔所創。
這闋詞的創作背景為南宋衰頹之時,詞人目睹了揚州的殞落,看見受外族入侵的家國,當年的繁華早已不在,詞人因感嘆今非昔比而寫下此詞。宋高宗紹興三十一年,金人完顏亮率兵大舉南侵,揚州在這場浩劫中也無法倖免。詞的上片,詞人描寫揚州遭侵入後殘破、蕭條的景象,在一片淒涼中只剩「薺麥青青」、「廢池喬木」,而其中也寄託了自我對於戰亂的切齒腐心,更道出了「黍離」之悲。
詞的下片,詞人藉杜牧的詩意,懷念昔日的揚州。揚州當年的繁華,最早可追溯至隋唐時期,當時揚州為重要的港口都市,對外交流頻繁,到了宋代,更成為商業發達的新興市鎮。杜牧便是拜倒於揚州艷麗的詩人之一,杜牧曾數次在詩詞中提到揚州,如他所作的〈寄揚州韓綽判官〉:「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以及〈贈別〉中的:「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二十四橋仍在,但花開花落已無人欣賞。面對如今繁華逝去的揚州,想必杜牧也難以再寫出如此深情的詩句吧!
【今日NG點】:黍離之悲
在詞的小序中,詞人提到千巖老人認為這闕詞有〈黍離〉的悲涼意蘊。〈黍離〉出自於《詩經.王風》,首句為「彼黍離離,彼稷之苗」,因而命名為〈黍離〉。其中感嘆故國遭顛覆,心中的愁思鬱結難解,後人也使用「黍離麥秀」、「黍離之悲」等詞語來感嘆亡國之況,並表達對故國的懷念。
-----------------------------------
0:29宋詞吟誦
1:44宋詞解釋
3:53【今日NG點】黍離之悲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