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對現代人的重要性(三)
禪就跟水的源頭一樣,
把水的源頭找到了,這股水始終是用不完的;
但這是一潭活水,不是死水,
找到本心,就等於找到水的源頭。
一般人的心因為有了妄想、煩惱,所以沒有靈感,假使把煩惱化掉、執著破除,那麼,這念心就好像一潭止水一般紋風不動,像一面鏡子一樣,不落一點塵垢,這個時候才真正是有智慧、有神通,因為神通、智慧不是外面求來的,而是心的本能,這念心潛藏有無窮的智慧與力量。修禪的目的,就是在開發這種潛在的智慧與力量,亦即禪宗所說「明心見性,見性成佛」,使我們的貪心、瞋心、癡心、慢心等種種煩惱化掉,啟發本具的智慧,轉識成智,圓成佛道。煩惱化掉以後,心就定下來,身體自然就會健康,照著這樣的方向去用功,就是道,就是禪了。禪就是「三昧」,就是正定,亦即金剛經上所說的「無住心」,這念心達到安詳、自在、如一潭止水,這就是真正的禪。
禪宗祖師說:「挑柴運米,無非神通妙用」,這就是真正悟到禪心了。禪就跟水的源頭一樣,把水的源頭找到了,這股水始終是用不完的;但這是一潭活水,不是死水,找到本心,就等於找到水的源頭。
《雜譬喻經.卷第一(一二)》
昔日,舍衛國有一梵志長者出城遊玩,遊歷多處後,來到祇桓精舍附近。佛知梵志長者有善行福德,可以度化,便走出精舍,來到一棵樹下禪坐,佛身放大光明,普照祇桓精舍及周邊,頓時所有的樹木、土石皆變成金色。
梵志長者見此光,便問侍從:「這是什麼光?」
侍從回答:「不知。」
梵志長者再問:「不是日光嗎?」
侍從回答:「日光熾熱,這個光清涼柔和,不是日光。」
長者接續再問:「難道是火光?」
侍從回答:「不是火光,火光搖動不定,這個光溫潤安穩,不像火光。」
侍從略思惟後,知道是什麼光,告訴梵志長者:「這是沙門瞿曇修道德行圓滿,身所出的光!」
梵志長者一聽,立即說道:「不要說這個!我不喜歡瞿曇,趕緊驅車返回吧。」
此時佛以神力,使地上三面皆出現大的水流,而無法通行,只剩下佛前面的道路可通行。侍從告訴梵志長者:「只剩下靠近瞿曇身旁的路可通行,不得已,只能走這條路了。」梵志長者遙見佛在前方,便用扇子遮住臉,不想見到佛。佛以威神力,使梵志長者的眼睛可透視扇子。如此一來,梵志長者一抬頭便見到佛,頓時善根現前,有所覺悟,趕緊下車,頂禮佛。佛為梵志長者說法,聞佛說法,梵志長者發起無上正真道意,得不退轉地。
初開始,不喜親近佛者,聞佛說法度化,尚得道慧,何況向來具足信心,至心歸向佛者。
公案中,由梵志長者初為無明所覆,不喜見佛,一念回光悟覺,聞佛說法而得度化之典故,勸令歸向佛道者,應堅定信根。佛法云:「信滿成佛。亦當起信,信根成就,初發心住成正覺。」吾人今已得聞佛法,當信根深植,信佛、信法、信僧、信佛法之真實不虛,依佛所教落實,堅持力行,必能成就無上菩提。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