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229 言論自由2|如何保障言論自由,避免極端?說真話、社會力量與維持公共性 ft.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洪世謙

南方家園小客廳

2025-02-2000:44:45

Available Platforms

南方家園在今年1月出版法國政治哲學家、馬克思主義學者巴禮巴教授的《言論自由》,言論自由所談及的觀點,此刻當下,更能引發深思與討論。
本集,邀請中山大學哲學所教授洪世謙老師作客小客廳,他是這本書的重要推手,審定並且導讀。今日與我們一起討論《言論自由》的內涵與精神,以及如何閱讀這本書?

_
📍 巴禮巴被歸納為後馬克思主義者或是後阿圖塞學派,1981年後,他認為馬克思哲學並不能只停留在以往,要能更回應當代問題,例如移民、邊界、暴力、民主化、公民身分、公民參與、自由等議題。
📍 《言論自由》由三篇文章組成,前二篇係因為有人因為言論自由而遇害的事件。第一篇是丁克事件,第二篇是2015年查理週刊事件,探問:在暴力時代下,我們要如何繼續行使言論自由?第三篇談論:在行使言論自由,也就是說真話的同時,永遠都必需有一些承擔及風險。
📍 巴禮巴:對於歧見,我們必需將歧見公共化
📍 將對話公共化,對於他者有更深刻的認識與理解,巴禮巴稱之為公民力及文明化的形式,願意積極去面對、認識跟我們身分不同的人,而非只是消極的包容差異、尊重差異。
📍 言論自由的三個假說,第一,言論自由其實是漢娜.鄂蘭意義下的一切權利的基本權利,只有在言論自由能夠被保障的前提下,我們才有可能展開更大的公共性對話,才有可能將民主的範圍談的更大,才有可能真正認識不同立場、不同對象的他者。
📍 第二,言論自由是共有資源,也就是所有人都應該平等、共享這些共有資源,並且珍惜這共有資源,才有可能打開言論自由最大的可能性。
📍 第三,言論自由必然伴隨著種種的風險,也就是傅柯的「說真話」。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撐開言論自由的範圍,不斷的擴大和捲入更多的民眾來參與。
📍 當今世界,表達自由同時受到「來自社會內部」與「來自社會外部」的威脅程度也許更勝以往。如何解決來自社會內部與外部的威脅?一是,維持公共化,強調公民力;二,人民必需要有集體力量,去對抗、回應,限制不同的由國家而來的權力。
📍 社會力量與維持公共性,能解決言論自由被威脅的可能性。
📍 言論自由如何最後不會變成民粹?一,憲政民主、權能分立;二,維持司法獨立。三,人民必需要有逾法的集體行動。四,維繫出版、思想、言論表達、集會、媒體的自由。
 
.
 
📚延伸閱讀📚
● 《戰爭的框架:從生命的危脆性與可弔唁性,直視國家暴力、戰爭、苦痛、影像與權力》,朱迪斯•巴特勒 著,申昀晏 譯,麥田出版
● 《危脆生命》,朱迪斯•巴特勒 著,申昀晏 譯,手民出版社(香港)
● 《恐怖時代的哲學:與尤根.哈伯馬斯&雅克.德希達對話》,吉爾安娜.博拉朵莉 著,南方家園。
● 《友愛的政治學》,德希達 著。
● 《極權主義的起源》,漢娜.鄂蘭 著,李雨鍾譯,商周出版。
● 《傅柯說真話》,Michel Foucault 著,鄭義愷譯,群學出版。
 
.
 

🎵音樂使用
Breath Of Freedom by WinnieTheMoog
Link: https://filmmusic.io/song/6434-breath-of-freedom 
License: http://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4.0/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ih360qw5fii0826otr104sx/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