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3E07 冠狀病毒有新研究,媒體在好的資訊環境會如何報導?

科學有媒有

2025-03-0400:38:05

Available Platforms

博幼秉持教育脫貧,讓知識帶希望回家的願景,致力提升偏鄉弱勢孩子的學習,讓孩童未來有選擇職業和生活的能力。 

博幼基金會策略主軸 

-教育服務 

-社工輔導 

-畢業生追蹤 

提供出身逆境的孩子完整陪伴,教育脫貧懇請大家一同支持❤️ 

▶️️ https://fstry.pse.is/7fu2rx


—— 以上為 FMTaiwan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演算法無處不在的今天,如果你還看新聞,歡迎投稿:https://forms.gle/buFzNhGLsJnfB4HD8

本集摘要:

  • 冠狀病毒新研究可感染人體細胞,所以呢?
  • 蝙蝠很無辜🦇不是全世界蝙蝠啦
  • 一起來想:資訊源頭《南華早報》為何報導?
  • 告訴我,病毒實驗室的科學家日常
  • 記者寫報道,比我們想像中更難


2月18日,中國研究團隊發現來自蝙蝠的HKU5-CoV-2冠狀病毒與引發COVID-19的病毒有相同特徵。它們在實驗室環境下,可透過相似機制進入人體細胞。

若打開不同媒體,試圖了解這個研究,會看到一些在研究價值之外的資訊,而無法理解研究到底說了什麼。研究團隊由來自中國不同城市的實驗室成員共同組成,不少報導報導凸出「武漢」。

從「能夠感染人體細胞」到「致病」、「在人群中傳播」,中間需要更嚴謹的動物與臨床研究——現實中的我們,進展到第一步——卻能輕易地從相關資訊中找到「COVID-19又來」的字眼。

病毒實驗室存在的價值之一,就是發現病毒,了解病毒的感染、傳播機制,評估病毒潛在的風險,忽略科學的脈絡與價值,科學傳播有可能成為社會的焦慮加速器。

這集,我們觀察了圍繞這個研究而書寫的不同報導,一起聊聊為什麼具有科學脈絡的介紹是重要的。也順便聊聊,支持記者們有更多資源與時間,寫出公眾需要的新聞,可以做什麼。

————

研究原文: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092867425001448
硯芳邀的專家意見:https://smctw.tw/18154/
Bloomberg記者的報導:https://www.bloomberg.com/news/articles/2025-02-24/hku5-cov-2-what-is-new-bat-virus-similar-to-covid-19-could-pandemic-happen

———

謝謝你收聽《科學有媒有》,你也可以在YouTube收聽本節目:https://youtu.be/r0HFMJv5MB4

這個節目由非營利組織「台灣科技媒體中心」製作。你的支持,對我們的穩定運作很重要,如果你喜歡我們的節目,歡迎你:


———

本集聲音出場:Sinead,硯芳,小童
剪輯後製:小童
音樂製作:果葶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