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6|知名網紅騷擾案:當受害者發聲,社會卻選擇檢討?欸夢曾經也是受害者? 當老師漠視,無助學生只能強忍性侵傷害——弱勢者的悲歌,臺灣電影《無聲》與台南特殊學校集體性侵事件

解壓說

2025-03-0900:35:24

Available Platforms

當金曲歌后徐佳瑩發現在 Uber Eats 上(應該)都點得到,居然狂點一波!

雖然點不到白馬和失落沙洲,但香水、辣椒或其他吃的用的都點得到~

快上 Uber Eats 想要的都點點看⮕ https://fstry.pse.is/7jpjdp


—— 以上為 KKBOX 與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在這集中,欸夢將分享自己曾經被性騷擾的經歷——身為男性,他當下無力反抗,甚至不知該如何開口求助。

近來,知名網紅孫生的性騷擾事件引發輿論討論,但社會的第一反應卻不是譴責加害者,而是質疑受害者,彷彿檢討受害者比檢討騷擾本身更重要。
這種現象,讓人深刻感受到受害者的無助與孤立,因為當他們選擇站出來,等待他們的卻是更多的質疑與指責。

這段經驗讓他更能理解受害者在面對權力不對等的情境時,為何只能選擇沉默。
這種「受害者被迫沈默」的現象,正是電影《無聲》最殘酷的現實。改編自台南特殊學校集體性侵案件,
電影揭露了一個令人窒息的環境——學校選擇掩蓋,老師漠視,學生害怕被孤立而選擇沈默,而受害者只能強忍侵害,無處可逃。
《無聲》的可怕之處,不只是它呈現了加害與受害,而是它直指「沉默的共犯」。當制度選擇無視、社會冷漠以對,暴力就會無限循環。

  • 制度的失能:學校為了維持表面的安穩,選擇掩蓋,甚至默許施暴。
  • 受害者的自我合理化:貝貝知道如果反抗,自己會變得更孤立,只能選擇妥協。
  • 加害者的循環:小光從受害者變成施暴者,暴力長期存在,讓壓迫者與被壓迫者的界線變得模糊。


本集節目,我們將從《無聲》出發,討論校園性暴力、社會對受害者的不公,以及當權力結構壓迫弱勢時,沉默如何成為最大的共犯。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q6lkmw6su5y0861ukaa95nf/comments
☕請阿瑀欸夢喝一杯咖啡: https://p.ecpay.com.tw/338ACE6
🌟記得幫我們在各大平台評分,留言,就是支持我們最大的動力!!!🌟
🌟訂閱許願▶️ https://reurl.cc/V8ekmY
🌟Apple Podcast評分▶️ https://linktr.ee/zip.talk
🌟聯絡信箱▶️lifezip202104@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