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EP 177 | 躺椅與藥丸:精神醫學的世紀之爭 feat. 黃立杰醫師 《兩種心靈》

🧠從大腦到心理🫀

2025-03-0800:44:42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買TISA(台灣個人投資儲蓄帳戶)基金,就到基富通!

【基富通TISA好享投】,千元起投,0手續費、低經理費、專家嚴選,資產累積超有感

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

https://www.fundrich.com.tw/event/TISA/?utm_source=podcast&utm_medium=video&utm_campaign=2025TISA





-


—— 以上為 Firstory Podcast 廣告 ——




理解身心診所 診所旁邊就有附設藥局, 也有專門的諮商空間跟合作的專業心理師提供服務
交通資訊 診所位於台中市東區樂業一路61號, 旁邊就是建成路東光園道交口,
也鄰近台中火車站及LaLaport商圈, 交通機能跟停車均十分方便

黃立杰醫師
學經歷 中華民國 精神科專科醫師
中國醫藥大學 醫學系畢業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 一般科

-----
兩種心靈
本集繼續探討《兩種心靈》一書的第二部分,聚焦第三章與第四章內容。
回顧 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科學派與精神分析派之間的歷史衝突,並探討其對當代精神醫療的影響。
從藥物治療的興起、心理治療的科學化,到 AI 在心理支持中的潛力,本集帶您深入了解精神醫學的演變與未來。

  • 科學與精神分析的歷史衝突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兩大派系:以精神分析為主流的傳統派與新興的藥物治療派。
  • 隨著藥物療效顯現,科學派逐漸占上風,改變了治療模式與醫院結構。
  • 藥物治療的崛起與文化轉變戰後缺乏有效藥物時,精神分析是主流;新藥出現後,治療重心轉向生物醫學。
  • 當代醫療風氣下,不開藥幾乎「不被接受」,反映患者對藥物的期待。
  • 精神分析的現代定位精神分析因費用高昂與密集需求,逐漸退出主流醫療,轉為心理師主導的領域。
  • 類比「馬車與汽車」,精神分析仍有其價值,但應用場景受限。
  • 心理治療的科學化潛力心理治療(如 CBT)被證實有效,不應從科學中剝離。
  • AI(如 ChatGPT)作為心理支持工具的興起,帶來便利與挑戰。
  • 身心整合的當代視角「身心科」一詞反映身與心的交互影響,自律神經檢測等工具成為例證。
  • 兩種心靈(生物與心理)應兼容並蓄,而非二選一。

時間軸

  • 0:00:29
  • 主題概述:聚焦第三章(醫院內部)與第四章(科學與精神分析大戰),第四章為重點。
  • 歷史背景:黃醫師講述 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轉變,從精神分析主導到藥物治療崛起。
  • 00:03:01
  • 當代回顧:書出版於 20 年前,現今科學派勝出,精神分析幾乎退出主流醫療。
  • 藥物文化:患者期待藥物治療,不開藥常引發困惑,醫師適應風氣開簡單藥物(如 BZD)。
  • 00:05:32
  • 精神分析的變遷:從醫師壟斷到心理師主導,訓練差異影響工具選擇。
  • 精神分析 vs. 心理治療:嚴格的精神分析(佛洛伊德理論、高頻次)與現代心理治療的區別。
  • 費用與普及性:精神分析成本高昂(如每周三次的費用達數萬台幣),限制其應用。
  • 00:10:06
  • 生物精神醫學的勝利:從藥物到檢測工具(如基因檢測、HRV),精神醫學融入科學。
  • 00:12:12
  • DSM 的演進:DSM-3(1970 年代)標誌轉向生物醫學,DSM-5(2013 年)取消五軸診斷。
  • 五軸診斷解說:第一軸(生物性疾患,如躁鬱症)、第二軸(人格障礙等)。
  • 00:32:06
  • 心理治療的科學化:CBT 等療法有效,AI(如 ChatGPT)可能成為新工具。
  • AI 的雙面性:提供安慰但缺乏現實互動的深度,可能使人脫離真實世界。
  • 00:37:10
  • 心理衡鑑:羅夏克墨跡測驗與樹屋人測驗,投射內在狀態,輔助診斷。
  • 身心科的意義:身心交互影響,自律神經失調成為避免汙名化的詞彙。
  • 00:43:28
  • 結語:兩種心靈如兩副眼鏡,應兼容並蓄,工具選擇需證據支持。

參考資料與提及資源

  • 書籍《兩種心靈》
  • 書籍《失控焦慮時代》:探討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的影響,提及反脆弱性概念。
  • 羅夏克墨跡測驗(Rorschach Test):投射式心理衡鑑工具。
  • 樹屋人測驗(House-Tree-Person Test):反映內心狀態的繪畫測驗。
  • 自律神經檢測(如 HRV):測量心率變異性,反映身心狀態。
  • 歷史背景1990 年代美國精神醫學界的科學與精神分析衝突。
  • 日本詞彙「神經衰弱」影響「自律神經失調」一詞的流行。



================================
【訂閱連結🎧】

  • 🧑🏻‍💻 析心事務所網站
  • 📰 訂閱免費電子報
  • Telegram頻道
  • 歡迎來析心chat😜分享你對這一集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