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P01|當助人者需要被幫忙,誰來成為他們的英雄?ft.OverBlue陪伴憂鬱共同創辦人 林品君|#誰助助人者

NGO Talk

2025-03-1700:43:54

Available Platforms

「陪伴者或助人工作者很常碰到的困難是,我們到底該如何界定所謂的『變好』?」
「有時候患者可能也是陪伴者,陪伴者可能也會成為患者。我們會不會有機會可以試試看,怎麼樣讓這個議題不再只是二分法?」

EP01|當助人者需要被幫忙,誰來成為他們的英雄?
🚩本集來賓|OverBlue 陪伴憂鬱共同創辦人 林品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GO夥伴們總是把眼睛看著他人,你是否曾想過自己也可能有電池耗盡的一天?

台灣有將近200萬憂鬱症患者,卻不曾有組織關注過「陪伴者」議題。患者身旁的朋友、重要他人、助人者都可能是「陪伴者」。我們用真心陪伴、希望對方能「變好」,可是:
為什麼網路上的資源,總是讓我們傾向檢討自己還有哪裡做得不夠好?
為什麼有時陪伴到了最後,陪伴者成了被遺留下來的配角?
傾心陪伴他人的同時,怎麼讓我們自己成為了一片空白?


▍在陽光下談論憂鬱,「陪伴者」可以是一種「選擇」

OverBlue陪伴憂鬱共同創辦人品君分享,組織並非希望「教導陪伴者如何正確陪伴他人」。而是希望讓大眾更認識憂鬱情緒,把憂鬱搬到陽光下談論,讓「陪伴者」與「憂鬱情緒者」不再是二分法,每個人都有憂鬱情緒、每個人也都可以成為陪伴者。當我們照顧好自己,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狀態。


▍給助人者的話

當你發現自己變得好像容易暴躁、好像不再那麼有耐心、好像不再溫柔了。請你別急著否定自己,或許這只是我們的能量同理心水位見底了、因為太努力,所以才會暫時失靈。原本的你一樣溫柔、努力,只是需要一些時間修復一下而已!

OverBlue 有沒有提供哪些資源給NGO組織或助人工作者?
課程、工作坊邀約請洽 ✒︎ https://www.instagram.com/lets.overblue/


▍本集重點整理
・為什麼「陪伴者」總是故事中的配角?
・「變好」其實並不是每天加分
・當助人者成為患者,如何被幫助?
・憂鬱的眼睛,讓他們看的世界更透徹
・陪伴的終點,我們要如何定義「好起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夥伴注意・全新 Podcast《NGO Talk》上線囉🎉
每雙週一的晚上23:00,將由團長信如邀請 NGO、社會服務工作者上節目聊聊,分享助人道路上所會遇到的那些大小事🍺 在那些為了理想而努力的疲憊夜晚,陪伴你稍作休息、充電再出發!

❯❯❯ 持續關注《夥伴注意》跟著我們一起用新媒體發揮社會影響力!
❯❯❯ 聯絡我們:huobanjuyi@gmail.com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