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別來賓
潘育文 Wen Pan|歷史教師、原住民族實驗教育課程推動者
來賓簡介
潘育文老師,來自屏東滿州的排灣族,1990年生,是斯卡羅人後裔。
現任基隆市立八斗高中歷史教師,負責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專班課程設計與推動。
他擁有台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學位,曾任教於中央大學附中與新北光復高中。
他致力於以「師生共學」的方式推動文化教學,讓城市中的原住民青年有機會透過課程與部落實作重新建立文化認同。
潘老師深信,原住民族的文化教育必須與當代社會對話,也必須從課綱鬆綁與耆老參與中尋找新的教學路徑。
🌱 節目簡介
在本集節目中,我們走進基隆市立八斗高中,聽潘育文老師談談如何透過「原住民族實驗教育」
帶領學生拆屋、蓋房、講族語,重拾文化記憶與認同。
在課堂與部落之間,他與學生以行動連結阿美族的家屋智慧與族群歷史,
也用實驗課程回答「如何教育」與「為何傳承」這兩個核心問題。
從課堂到山海,從都市到原鄉,這是一場關於文化、建築與教育的當代對話。
✨ 節目亮點 Highlights
✔ 打破課綱框架的教育實驗
透過「原住民族實驗教育專班」,讓學生脫離傳統課綱束縛,打造以族語、樂舞、建築、農耕為核心的文化課程。
✔ 從城市走進部落,實作中學文化
學生親自拆解百年老屋、學習阿美族傳統建築技術,課堂不在教室,而在部落與山林之間。
✔ 族語學習不再孤單:年齡階級制的教育啟發
借鏡阿美族傳統教育法──哥哥教弟弟、學長帶學弟──打造群體共學的族語環境,建立安全、連結與認同感。
✔ 師生共學的現場:老師不是專家,而是共走的人
潘老師自述:「我也是第一次學綁鐵絲」,與學生一起動手、一起犯錯、一起學會阿美族文化的內在邏輯。
✔ 文化不止於傳承,更是創造與融合
從鐵絲到藤條,從披肩到建築結構,阿美族展現超高文化彈性與轉譯能力,是活的文化,不是博物館標本。
✔ 都市阿美族青年也能「回家」
課程設計讓長期居住於都會區的學生,有機會回到自己的部落,建立與土地、語言與耆老之間的真實連結。
✔ 「真正的教育,是讓人想要回家」
這不只是知識的傳遞,而是透過行動讓青年重新問自己:「我是誰?我要回哪裡去?」
🎙 主持人|盧學叡 Afalian Lufic
阿美族人,歌手出身、金鐘獎入圍主持人。橫跨音樂、主持與演出領域,
長期投入原住民族文化節目製作與教育推廣,以聲音傳遞文化、用節目陪伴族群故事。
監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盧學叡 Afalian Lufic
企劃| 倪卡.伊崑.撒利尤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PT Recording
監 製|孫琳鳳、曾瓊慧
製作人|陳慧芝
主持人|盧學叡 Afalian Lufic
企 劃| 倪卡.伊崑.撒利尤
社群操作|Langus 蔡怡蓁、Atjang 朱家駿、Kuljelje Patiya 陳政穎、徐嘉祥
後製統籌|王志凱Cama'
感謝錄音場地提供:錄播客PT Recording
📣 加入我們:按讚、追蹤、訂閱「746山海誌」,一起感受部落故事的美好!
🌏 更多精彩內容請至:
· 原視 TITV ➔ https://pse.is/3d6y5a
· 原廣 Alian FM96.3 ➔ https://pse.is/3k8dn8
· PULIMA 藝術獎/節 ➔ https://reurl.cc/9r9Klv
· 原視界雜誌 ➔ https://reurl.cc/DgpVRm
· 原文會官網 ➔ http://www.ipcf.org.tw/
· LINE ➔ https://pse.is/IPCFLINE
©財團法人原住民族文化事業基金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qvwwxlmdete0818759o5zkt/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