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2025 biology talkshow: 遺傳大亂鬥-完全顯性VS不完全顯性VS共顯性

雷比特生物空中講

2025-05-0600:07:11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主題:完全顯性、不完全顯性、等顯性是什麼?有什麼差別?



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認識三種常見的遺傳方式,它們決定了我們身上的許多特徵是怎麼遺傳來的,這三種方式分別是:

1. 完全顯性(Complete Dominance)
2. 不完全顯性(Incomplete Dominance)
3. 等顯性(Codominance)

這三個名詞聽起來有點抽象,但透過具體的例子,我們會發現:這些現象,其實就發生在我們生活中!


✅【第一種:完全顯性】

🧠概念解釋:

當兩種不同的基因在一起時(例如 A 和 a),**只要有一個顯性的基因(A)出現,它就會完全主導,讓性狀表現出來。**
也就是說,**顯性的特徵會把隱性的特徵「蓋掉」**,看不出來。

### 🌿例子說明:

我們用孟德爾的豌豆實驗來說明:

* 高莖是顯性(T),矮莖是隱性(t)
* 如果植物的基因是:

* TT → 高莖
* Tt → 還是高莖!(因為 T 蓋掉 t)
* tt → 矮莖

🎯重點小結:

* 有 T 就會長高
* Tt 跟 TT 看起來一樣(都高)
* 只有 tt 才會矮

---

## ✅【第二種:不完全顯性】

### 🧠概念解釋:

不完全顯性就是:**兩個不同的基因混在一起時,沒有人能完全主導,結果會變成「折衷版本」,表現出中間的樣子。**

### 🌸例子說明:

有一種花:

* 紅花是 RR
* 白花是 rr
* 那 Rr 呢?不是紅,也不是白,而是「粉紅」!

這種混合的表現叫做「不完全顯性」。

🌈基因對應:

* RR → 紅花
* Rr → 粉紅花(中間)
* rr → 白花

🎯重點小結:

* 異型合子 Rr 不是像誰,而是混合出新顏色
* 表現型變成「三種」:紅、粉紅、白



✅【第三種:等顯性】

🧠概念解釋:

等顯性跟不完全顯性有點像——兩個基因都表現出來,但**它們不是混合在一起,而是「各自獨立、一起出現」!**

🩸例子說明:

最常見的例子是血型:

* A 型是 IAIA
* B 型是 IBIB
* 那如果一個人是 IAIB 呢?

這個人就是 AB 型,表示同時有 A 型和 B 型的特徵,都完整地表現出來**。

這不是折衷,也不是混色,而是兩個性狀並排出現,這就叫「等顯性」。

🎯重點小結:

* IAIA → A 型
* IBIB → B 型
* IAIB → AB 型(兩個都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