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Log in
    Search
    Membership

達摩二入四行觀3

禪心世界

2025-05-0700:05:12

Available Platforms

Comments

「世人長迷,處處貪著,名之為求。智者悟真,理將俗反,安心無為,形隨運轉,萬有斯空,無所願樂。」
世間人求名利、求富貴、求長生不老、求……,這種有求的心,始終在「迷」。長久以來,世間人在色聲香味觸法中迷轉,被外在的假相誘惑而迷失了本心,認為表相的事物才是美好的、究竟的,於是亟思佔有,佔有的心就是貪著,有了貪著的心,就會不擇手段的想達到目的,這一連串的心念都是「求」。
有智慧的人,了達實相的道理,明白世間人的觀念與認識都是一種需求,是與道不相應的,所以不會隨順世間的觀念。例如,世間人求「嬌妻美妾」,但菩薩卻視之如避火坑。佛云,眾生貪著男女之慾愛,好比無知的小孩貪著沾在刀口上的蜂蜜一樣,為了貪圖甜蜜的滋味,無視於舌頭會被割掉,遭受極大的生死危險,因此菩薩視淫慾如火坑而退避三舍。
這念清淨心是不假外求的,所謂:「外無所求,內無所得」,指的就是這一念無求的心。世間人追求財色名利,因此在生死苦海中輪轉不息;要想得到解脫自在,就必須修習「無所求行」,放下對世間假相的追求,如此才能與道相應。
歷史上有位名叫陳摶的仙人,皇帝對他百般尊敬,賜予宮殿樓闕,更送美女陪伴。這種待遇對一般人來講,簡直是人間天堂。世間人以為走桃花運,是享受「艷福」;但是有智慧的人卻不認為如此,知道「財、色、名、食、睡」是惡報的因,不僅當下會迷失本心,將來也要受害,所謂「福兮,禍所伏」。陳摶明白這些道理,後來便悄悄離開皇宮了。
修行學佛,名利財色都得看破、放下;而想看得破,放得下,就必須修習「無所求行」。無為之道、解脫之道,和世間人所貪愛的,是不同方向的。世間人貪求名利,修行人不但不貪求名利,還要修財布施、法布施、無畏施,這就是「理將俗反」。看破、放下之後,便能安住於無為法上,才能與理相應。
雖然這念心安住於無為法上,身形還是隨著外在的環境而運轉,隨順因緣修習善法;進一步還要「修一切善法,不執著一切善法」,明白一切諸法緣起性空,皆無自性,無一法可得。如此就能超越苦、樂,獲得自在、解脫。
做到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7fjk84j01ga01wm8pio195l/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