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孩子擁有自己的手機和社群媒體帳號,親子間的對話已不如以往單純,談話內容變得更加社會化。從使用時間、網路規範到數位媒體素養,這些議題不僅牽動著孩子的成長,也讓我查覺到這是以前沒有,但AI世代家長一定會遇到全新「數位教養」問題。
在關注數位教養新聞時,我發現兩則令人痛心的案例,簡要整理如下:
1.根據《周刊王》報導,2022年,新北市一名14歲少年疑似父母管制沒收手機且因手機使用問題與父母爆發激烈爭執,憤而甩門離家。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白髮人送黑髮人悲劇。
2.《中國時報》曾報導,2015年台北市某私立中學的國二生因課業壓力大,加上日前用自己存的零用錢3萬多元偷買iPhone6,遭母親斥責後選擇輕生。
這些新聞令人心痛,也凸顯了一個關鍵問題,手機在現代青少年生活中的角色,已不只是娛樂工具,而是心理與社會認同的重要部分。面對孩子渴望手機的極端反應,家長除了理解他們的情緒,更需要找到穩健的溝通策略。
我經歷要不要給小六畢業的小孩手機的探索歷程中,觀察到手機的擁有與使用,與金錢管理密不可分。透過家長以理財教育觀點在家庭會議中討論,能幫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消費觀念,讓他們理解自主權與責任的關係。以下是五個重要的兒童理財觀點:
1.教孩子分辨「需要」與「想要」
2.設定目標與存款習慣
3. 數位產品的隱形成本:
4.財務與情緒的關聯性
5.財務教育與自主決策
AI世代中,科技確實深深影響孩子的成長,家長若能掌握理財教育與數位教養的雙重策略,便能幫助孩子理解手機的真正價值,而非只是無止境的需求。家長用開明態度與兒童理財觀念,能為現今的親子關係帶來更多正面的改變。
// 聽眾投稿 //
https://forms.gle/ebHaUfGzJtwFFcoG8
// 贊助Cindy喝奶茶 //
https://p.ecpay.com.tw/3E94E7C
+++媽咪老師Cindy長銷書+++
《最高教養術,媽咪老師的原子計畫》
https://reurl.cc/RelyM6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krsebdhdz8908054027alo1/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