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雷達:ctDNA 鎖定癌症復發MRD

華說健康TSH TALK

2025-06-0900:09:01

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今天的深入探討。今天我們要來聊一個在癌症治療上,非常讓人期待的新科技!
您是否想過,如果能透過抽血,就知道癌症治療後體內是否還有癌細胞,甚至精準判斷復發風險?這聽起來像是科幻片,但現在真的能實現了!我們將要探討的,就是這種被稱為循環腫瘤 DNA (ctDNA) 的新技術,以及它在偵測微小殘留病灶 (MRD) 上的驚人應用。相較於傳統腫瘤指數或病理報告的限制,ctDNA 檢測能直接且及時地反映體內現況,其敏感度高達七到九成,專一性更幾乎是百分之百!這項突破性的技術,正將癌症治療帶入精準個人化的時代,不僅能幫助高風險患者獲得更有效治療,也能讓低風險患者避免不必要的化療痛苦,大幅提升生活品質。
這項技術究竟多麼厲害?它將如何改變未來的癌症治療策略?請跟我們一起來深入了解!

逐字稿:

Speaker 1: 歡迎收聽今天的深入探討。我們今天來聊一個我覺得癌症次治療上非常讓人期待的新東西哦。嗯,是什麼?
Speaker 2: 就是啊,聽說現在可以用抽血的方式去驗一種叫做循環腫瘤 DNA,就是 ctDNA,來判斷說癌症治療後復發的風險高不高。
Speaker 1: 哦,你說 ctDNA,對。只要抽個血就能知道身體裡還有沒有躲起來的癌細胞。是不是感覺蠻厲害的?
Speaker 2: 沒錯,這個 ctDNA 確實是現在非常熱門的研究方向,因為你想想看哦,以前我們要評估復發風險,大概就是看一些傳統的腫瘤指數。
Speaker 1: 對,像那個 Caca 99 對對對,還有 PSA 等等,或者是手術拿下來的病理報告,看腫瘤多大啊,08 有沒有轉移啊。嗯哼,但這些方法老實說都有他的限制在。
Speaker 2: 你說到重點了,傳統那些生化指標,敏感度跟專一性坦白說真的有限。像 CA 在大腸癌有研究說敏感度可能才兩層多。
Speaker 1: 才兩層,那不是漏掉很多。
Speaker 2: 對啊,很有可能啊,那雖然現在有一些像 A 癌的那個 Uncle Type DX 或者大層癌的 immunoscore,但他們是根據過去你切下來的那個腫瘤組織的特性去預測你未來的風險。
Speaker 1: 哦,是預測。
Speaker 2: 對,但 ctDNA 不一樣,它是直接去抓你現在血液裡面腫瘤掉出來的非常微量的 DNA 片段。
Speaker 1: 直接抓現在的狀況。
Speaker 2: 沒錯,而且它在血液裡消失很快,可能半小時到兩個半小時就沒了。所以它非常及時,也很靈敏,可以反應你體內是不是還有那種非常微小的微小殘留病灶,就是我們說的 MRD。
Speaker 1: MRD。
Speaker 2: 對。它的敏感度可以做到七層到九層,甚至更高,專一性幾乎是百分之百。你想想看哦,跟傳統方法比這個偵測能力是跳了好幾個等級啊。
Speaker 1: 哇塞,到九層專一性還快 100,那這個這個 ctDNA MRD 檢測實際是怎麼做的啊?聽起來很精密耶。
Speaker 2: 嗯,主要有兩種做法啦,第一種我們叫 Tissue-informed,就是組織導向。
Speaker 1: 組織導向。
Speaker 2: 就是要先把你手術切下來的那個腫瘤組織拿去做很詳細的基因定序,像是全外顯子定序,找出這個腫瘤有哪些特別的基因突變。
Speaker 1: 嗯哼。找出它的特徵。
Speaker 2: 對,然後針對這些特徵,量身打造一個超級靈敏的追蹤工具,可能是用 PCR 或現在很厲害的次世代定序 NGS,再到你的血液裡找這些特定的 ctDNA 訊號。
Speaker 1: 哦,先認得敵人再去血液裡抓。
Speaker 2: 沒錯,就是這個意思。那另外一種叫做 tumor-naive 或是 tissue-free,就是不用先看腫瘤組織。
Speaker 1: 不用看組織。那怎麼知道要找什麼啊?
Speaker 2: 它可能是用一個設計好的基因套組,包含很多常見的癌症基因,直接去血液裡掃描。或者是去偵測癌細胞特有的一種叫做假雞化的模式。
Speaker 1: 假雞化。
Speaker 2: 對。那是一種基因調控的標記,癌細胞跟正常細胞的假雞化模式會不太一樣。
Speaker 1: 哦。這樣聽起來那個組織導向好像比較準,對不對?因為是量身定作的,但是不依賴組織這個是不是比較快比較方便?
Speaker 2: 誒,你抓到重點了,那個組織導向因為要先分析腫瘤,還要客製化工具,所以成本比較高,時間也比較久,但是它的敏感度跟專一性是最高的。偵測極限就是所謂的 LOD,可以低到像是 0.01% 甚至更低。
Speaker 1: 0.01% 那是非常非常微量誒。
Speaker 2: 對,可以抓到非常少的癌細胞 DNA。那種非組織導向的方法就比較快,成本低一點,但敏感度專一性就相對沒那麼頂尖,LOD 可能在 0.2% 左右。當然現在也有技術進步到 0.01% 的。
Speaker 1: 了解,所以選擇哪一種就要看情況去權衡。那除了這個偵測極限 LOD 還沒有其他因素會影響準確度啊?
Speaker 2: 有哦。這個 LOD 能做到多低跟你追蹤了多少個基因突變點,血液裡 ctDNA 本身的量多不多,還有你定序的有多深都有關係。嗯。另外還有一個嗯蠻重要的干擾因素,叫做克隆性造血,英文叫 CHIP。
Speaker 1: CHIP 那是什麼?
Speaker 2: 簡單說就是我們年紀大了之後正常的血球細胞。自己也可能產生一些基因突變。如果這些突變剛好跟我們要找的腫瘤突變很像,那檢測就可能出現偽陽性。
Speaker 1: 哦,以為是癌細胞,結果不是。
Speaker 2: 對,這在年紀比較大的病人身上比較常見。所以一個好的 ctDNA MRD 檢測方法一定要能夠分辨,並且排除掉這種 CHIP 的干擾,不然準確度會打折扣。
Speaker 1: 原來如此,還要排除干擾。
Speaker 2: 是的。目前看起來用個人化的組織導向,追蹤多個腫瘤特有的突變,再加上好的生物資訊分析去排除 CHIP,效果是最好的。
Speaker 1: 那講了這麼多,這些技術真的已經用在病人身上而且看到效果了嗎?特別是您剛剛一直提到的大腸直腸癌。
Speaker 2: 有,而且成果非常令人振奮。尤其在早期大腸直腸癌,ctDNA MRD 的價值已經有很多研究證實了。
Speaker 1: 哦,例如呢?
Speaker 2: 像澳洲有一個很關鍵的研究,他們發現第二期大腸癌病人,如果手術後 ctDNA 是陽性的,就算傳統方法覺得它是低風險,他後來復發的風險高了快要 18 倍。
Speaker 1: 18 倍差這麼多。
Speaker 2: 對,就算打了化療,要是 ctDNA 還是陽性預後也比較差。那更重要的是最近一個叫 DYNAMIC 的大型臨床試驗。
Speaker 1: DYNAMIC。
Speaker 2: 對,也是澳洲的,他們直接用 ctDNA 的結果來決定第二期大腸癌病人要不要做術後化療,結果發現呢,用 ctDNA 來引導治療,有將近一半的病人可以不用打化療。
Speaker 1: 一半的人可以不用打,那會不會影響效果?
Speaker 2: 結果是這些沒打化療的病人,他們三年的無復發存活率跟乖乖打標準化療的那組完全沒有比較差,達到了所謂的非劣性。
Speaker 1: 哇,這超重要的,等於是少受很多苦。
Speaker 2: 沒錯,而且日本也有一個大型研究,叫做 Circulate Japan。Galaxy 也再次證明 ctDNA MRD 預測復發的能力非常強。現在類似的研究也開始應用到像是早期的肺癌、乳癌等了。
Speaker 1: 聽起來這 ctDNA MRD 檢測真的是讓早期癌症的治療往前跨了一大步,它就像一個更精準的雷達,可以幫助我們把那些真正需要再加強治療,像是化療啊,標靶免疫治療的病人確切的找出來。
Speaker 2: 完完全全正確,這就代表連早期癌症的治療也正式進入了精準個人化的時代了。
Speaker 1: 精準個人化。
Speaker 2: 對,我們的目標不再是說哦,你是第二期第三期好,全部都來做標準的術後輔助治療,不是這樣的,而是透過像 ctDNA, MRD 這種工具把風險分清楚。高風險的病人,我們就給他應該要有的治療去提高治癒的機會。那如果是低風險的病人呢,我們就讓他可以不用去承受那些其實可能沒沒必要又很辛苦的治療副作用。
Speaker 1: 真的這不只是治療效果的問題,也攸關到生活品質啊。那我在想,當我們可以更清楚掌握復發風險的時候,除了改變治療角色,您覺得這項技術有沒有可能也稍微改變一下癌症康復者他們在面對未來時那種嗯潛在的不確定感呢?這也許是一個值得我們繼續思考的問題。好。那今天謝謝您的收聽。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ufjplc1dqp01ww1ltf45ya/comments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