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預告:
下周日(6/29)下午
我受朋友邀請擔任一個工作坊的主講
主題是關於緊急避難包的準備
報名資訊放在留言處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加
--
本集QA
QA 1(01:17~03:22)
「住宅用滅火器的藥劑成分是甚麼?」
QA 2(03:23~06:06)
「哪些地方的管線貫穿處需要防火填塞?」
QA 3(06:07~10:35)
「在廁所裡用蓮蓬頭沖水,可以擋住火災侵襲嗎?」
QA 4(10:36~12:23)
「住家準備泡沫滅火器合適嗎?」
QA 5(12:24~15:38)
「自動廣播內容有統一規定嗎?警報響起關掉警鈴聲,會不會被究責?」
--
上週到外縣市某個機構
協助他們進行地震演習
其實這不是我第一次輔導場所辦地震演習
通常我都會要求先仔細研讀這次的演習計畫
釐清大架構與演習邏輯後再來商量動作細節
--
通常辦理地震演習的場所都會有一個共通問題
就是「不知道為何要疏散?」
不是說大家找不到原因
而是從寫計畫的人到執行計畫的人
沒有半個人察覺到這是個問題
--
好比說,最常看到的演習腳本
就是發生地震後把大家疏散到戶外
然後集合點名完畢之後又把大家請回室內
如果把這個過程仔細想一下並套在實際狀況
你會發現這樣做幾乎毫無意義
--
我們為何要疏散到戶外?
喔~是因為發生了地震怕有危險
那我們後來又為何可以回到室內了?
判斷現在危險與否的基準在哪裡?
--
如果沒有仔細思考清楚這一點
這個演習基本上就是為演而演
在真實狀況下是發揮不了作用的
那麼到底地震後甚麼狀況下必須疏散?
又在何時可以解除警戒回到屋裡?
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這次輔導演習的心得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ckh3slitxg90918vn2bmk77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kckh3slitxg90918vn2bmk77/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