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是我第一次嘗試探討海王星這一難解的行星。
海王星象徵著消融自我、回歸完美本源的渴望,受害者的角色有什麼好處?疾病隱含的操控他人的性質?在海王星的領域中,事情往往沒有表面看上去那麼單純。回到某個失落、美好的年代的口號,似乎總是有某種魔力,這是為什麼呢?本集將探討這些主題。
榮格本身就是一個太陽與海王星四分的例子。當我們將海王星的理想投射到活生生的人身上時,我們會迎來的只有幻滅。榮格起初便經歷了從父親到佛洛依德兩次,對活生生的男性典範的幻滅。
而我想後來他找到的解,是以理想的歌德作為模範,然後試著變成那樣的模範的。星盤上有強烈海王星相位的人,接近理想的方法,絕對不是在外在權威人物身上找,可以在藝術上追求它,或者更好的是,像前面說的,找尋一個不真的存在的典範,以此試著活成自己的理想。
📩 想進一步了解你的海王星與星盤,歡迎來信或私訊預約個人諮詢。
諮詢用Email: fireofproprometheus@gmail.com
贊助連結 https://reurl.cc/x6eq6b 歡迎支持我買杯奶茶、買本占星書,讓我有繼續做Podcast的動力!
英文版podcast-
Spotify https://reurl.cc/RYq8LG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DqjexN
引用書目
麗茲.格林《海王星:生命是一場追尋救贖的旅程》
Paul Bishop《Analytical Psychology and German Classical Aesthetics: Goethe, Schiller, and Jung Volume 2: The Constellation of the Self》
露絲‧潘乃德《菊與刀》
喬治.巴代伊 《情色論》
史蒂芬.阿若優 《占星、業力與轉化》
麗茲‧格林、霍華‧薩司波塔斯《內行星:從水星、金星、火星看內在真實》
安妮艾拉·賈費、卡爾.榮格《回憶.夢.省思》
補充一下,出於出版商的貪婪,《回憶.夢.省思》往往被當成自傳來賣,即使這本書中只有不到一半是榮格寫的,共同作者安妮艾拉·賈費的貢獻經常被忘記,該書更應該被稱為傳記,至少榮格本人也是如此想的。
此外,有一本書《Jung’s Life and Work: Interviews for Memories, Dreams, Reflections with Aniela Jaffé》預計將於2025年出版,由Sonu Shamdasani編輯,Thomas Fischer擔任顧問編輯,Heather McCartney和John Peck翻譯。該書預計包含安妮艾拉·賈費與榮格對話的原始記錄,提供更深入的資料,以展示《回憶·夢·省思》背後的編纂過程和內容,希望能還安妮艾拉·賈費應有的地位。
延伸推薦
廖明毅《怪胎》
托比·海因斯《脫歐:無理之戰》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fmiqm7301t701x0gltdaodk/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