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聯: 新手也能對句成章】
上週我們簡介了對聯歷史和對聯出現的情境,那麼一副對聯,究竟怎麼產生的呢?
在金庸的小說《射雕英雄傳》中,描述主角郭靖與黃蓉在拜訪一燈大師的路上,不意被大師的弟子漁樵耕讀四人阻攔,其中書生設下一道對聯的考驗。他出了上聯:「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頭面」,本以為這是一道困難的題目,沒想到黃蓉早就有了答案,即刻就對出下聯:「魑魅魍魎,四小鬼各自肚腸」,一方面兩聯的詞性、結構都吻合,另一方面,琴瑟琵琶四個字的上半部都是「玨」,拆開來看就是八個「王」,對應了「一般頭面」;而魑魅魍魎四字中如臟腑般的聲符「离、未、罔、兩」則各自不同,所以說「各自肚腸」。黃蓉在對聯的字形上也與對聯的意義呼應,不僅顯得更加巧妙,同時還在下聯中把大師的四弟子比喻為「魑魅魍魎」四小鬼,開了漁樵耕讀一個玩笑!
聽了黃蓉機智的故事,大家是否覺得對聯有些難度呢?
其實,掌握了對聯的幾個要素,要能順利出對聯,並沒有想像中困難!除了上下聯必須要「對仗」,也就是字數、詞性相同,平仄相反之外,一般來說,對聯有著「仄起平收」的規律,也就是上聯最後一字是仄聲,下聯的最後一字是平聲,如此將使兩聯之間的音調和諧。
了解了對仗的法則,在發想對聯時,我們必須先確定對聯的主題。首先對聯的主題內容必須要上、下兩聯相互對應,像是最常見的春聯,內容多是與春節相關、帶有祝福意味的文字,因此我們在構思時,就可以從「祝福」、「賀歲」的方向發揮,例如在「爆竹一聲除舊歲,桃符萬象迎新春」這副對聯中「爆竹」、「桃符」都是春節重要的象徵,而「除舊歲」與「迎新春」,則點出了慶祝新年除舊迎新的意義。此外,還可以注意到,上下聯中「一聲」和「萬象」正好都是數字,符合對聯中詞性相對的規則。
春聯之外,常見的對聯還有行業聯、用於名勝古蹟或寺廟的楹聯,這時我們就可以從行業相關的字詞聯想,或者由建築物與寺廟供奉神祇的歷史故事來發想對聯中可以援用的典故與字詞。例如岳飛墓的對聯「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鐵無辜著佞臣」,是以岳飛與秦檜間的一段歷史作為對聯主題,並且凸顯出「忠」,強調岳飛的愛國情操。值得注意的是,這副對聯中提到了「青山」與「白鐵」,兩個顏色詞在對聯中同樣工整的相對。
在上述的兩個例子當中,小朋友們有沒有發現,對聯中「詞性相對」,除了我們常說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之外,也十分注重數字、量詞、顏色等字詞的對應,如此可以讓上下兩聯的對稱關係更加緊密工整。
而提到平仄,我們在閱讀唐詩、宋詩時,可以發現詩句中也十分重視音韻的和諧,尤其律詩的頸聯(第二聯)與頷聯(第三聯),尤其嚴格地遵守對仗的法則。古代的音韻系統分為平、上、去、入四聲,平聲屬於平仄中的平聲;上、去、入三聲則屬於仄聲。其中四聲中的平聲又分為陰平與陽平(或稱上平、下平),分別對應今天我們所說的一聲、二聲。上聲則對應三聲,去聲對應四聲。
入聲字在語音演變的過程中,已經消失於今天我們所使用的華語當中,這也是為什麼,某些我們讀來是一聲或二聲的字,在古詩或對聯的系統中被視為仄聲。
總而言之,判斷平仄時,除了以一、二、三、四聲判斷之外,還可以查詢入聲字表,更準確地在對聯中使用仄聲字喔!
-----------------------------------
0:34 七步成聯: 新手也能對句成章
◆精緻圖卡+精選影音,學得更快!看這裡↘
https://www.facebook.com/moonoverclassics